虎丘一片石,山月独翛然。
喜无丝竹繁,良夜益孤妍。
古寺断人踪,我来弄伏泉。
暗水带花影,幽房竹婵娟。
人语夜樵出,霜白溪鹭眠。
良久林霭明,始悟非峦烟。
山空生隐心,坐使万虑捐。
篱犬吠孤游,飞叶积我前。
沉冥送落月,耿耿西南天。
虎丘一片石,山月独翛然。
喜无丝竹繁,良夜益孤妍。
古寺断人踪,我来弄伏泉。
暗水带花影,幽房竹婵娟。
人语夜樵出,霜白溪鹭眠。
良久林霭明,始悟非峦烟。
山空生隐心,坐使万虑捐。
篱犬吠孤游,飞叶积我前。
沉冥送落月,耿耿西南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攀登虎丘山,在月光下所见的静谧与美丽景象。首句“虎丘一片石,山月独翛然”便营造了一种孤高脱俗的氛围,山石与明月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喜无丝竹繁,良夜益孤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喜爱,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月夜的美景更加显得独特而迷人。这种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古寺断人踪,我来弄伏泉”则描绘了诗人独自探访古寺,与泉水相伴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神秘。通过“弄伏泉”,诗人似乎在与自然进行着心灵的交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暗水带花影,幽房竹婵娟”将画面转向了水边的景色,暗流中倒映着花朵的影子,竹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优雅,这些细节描绘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人语夜樵出,霜白溪鹭眠”描绘了夜晚的村庄景象,人们在劳作后归来,溪边的鹭鸟已进入梦乡,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良久林霭明,始悟非峦烟”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思,诗人恍然大悟,认识到眼前的并非普通的山岚,而是大自然赋予的灵感与启示。这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最后,“山空生隐心,坐使万虑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山间的空旷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所有的烦恼与忧虑都随之消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
“篱犬吠孤游,飞叶积我前”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时的景象,篱笆边的狗吠声与落叶的堆积,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真实感。
“沉冥送落月,耿耿西南天”以月落星现的景象结束全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永恒,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升华,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下的虎丘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超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