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两岸分,清湾渺渺是通津。
舟人向夕停桡久,过客临流待渡频。
华麓烟消山色暝,海门潮送月华新。
画船挝鼓沧江上,曾扈銮舆向北巡。
杨柳依依两岸分,清湾渺渺是通津。
舟人向夕停桡久,过客临流待渡频。
华麓烟消山色暝,海门潮送月华新。
画船挝鼓沧江上,曾扈銮舆向北巡。
这首诗描绘了柳湾待渡的景象,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意与宁静。首句“杨柳依依两岸分”,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杨柳随风摇曳的美丽画面,仿佛能听到柳叶轻轻摩擦的声音,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柔。次句“清湾渺渺是通津”,将视线拉远,展现出一片广阔的水域,作为连接两岸的通道,给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感觉。
接着,“舟人向夕停桡久”描绘了傍晚时分,舟人在等待渡客到来的情景,停桨静候,时间似乎也变得悠长。而“过客临流待渡频”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渡口的繁忙与期待,过客们在岸边等待渡船的到来,显示出生活的节奏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华麓烟消山色暝”一句,将视角转向远处的山峦,随着烟雾散去,山色渐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最后,“海门潮送月华新”则以海门的潮水和新月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整首诗以时间和季节的流转之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柳湾待渡这一场景的美,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生活细节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
过雨璇空湿。浩秋香、光浮桂菊,晓风吹入。
柳系牙樯应小驻,草草还成胜集。
又追趁、牡车原隰。
照座玉人风骨耸,想胸蟠、蕊阙琳琅笈。
真作者,世难及。远山云雾工开翕。
共朱阑徙倚,总好锦囊收拾。
老我祗今才思涩,知二争如知十。
戛金缕、檀敲休急。
访古夷犹行八境,忆朝阳、鸣凤台端立。
笔也醉,砚池吸。
裹粮数千里,贾勇万人场。
庾岭琴书去,桥门姓字香。
有司应眼具,喜气已眉黄。
践履宜天相,时文况所长。
辗转卧不周,遥夜何漫漫。
娟娟竹间月,照我影零乱。
繁虫哀阴壁,轻风泛帏幔。
节物自感人,寤言兴永叹。
颓坐易销沉,去甚春冰泮。
万事随俯仰,飘忽浮云散。
芳槿曜朱华,荣好常在旦。
百年无期度,白日岁已晏。
馀生能几何,可进投忧患。
驾矣追欢好,东方明星烂。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