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何处兴堪携,红树千山野水西。
别路鸿声天外小,荒江帆影望中迷。
到楼残笛兼秋听,向壁新诗倚醉题。
我有相思寄流水,寒潮唯到白沙溪。
孤舟何处兴堪携,红树千山野水西。
别路鸿声天外小,荒江帆影望中迷。
到楼残笛兼秋听,向壁新诗倚醉题。
我有相思寄流水,寒潮唯到白沙溪。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陈自立游古田》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宁静的离别画面。首句“孤舟何处兴堪携”,以孤舟和未知的旅程起笔,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远方的旅途,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孤独感。"红树千山野水西"则描绘了沿途的景色,红树映衬着连绵的群山,野水向西流淌,为离别增添了淡淡的哀愁。
颔联“别路鸿声天外小,荒江帆影望中迷”进一步渲染离情,别后友人的身影渐行渐远,只剩下天边隐约的雁鸣和江面上模糊的帆影,让诗人感到迷茫和思念。“到楼残笛兼秋听,向壁新诗倚醉题”写诗人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的情景,他在异乡楼头听到凄凉的笛声,借酒浇愁,还写下新的诗句寄托相思。
尾联“我有相思寄流水,寒潮唯到白沙溪”直抒胸臆,诗人将深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流水,希望寒潮能将这相思之情带到友人将要去的白沙溪,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无尽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想象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西山翠湿蓬莱股,勾陈苍苍星聚五。
长风吹雪渡海来,凤城佳气如龙虎。
瑶林不断接九天,银界滉漾开三千。
灵姬相顾一启齿,霓旌羽节何纷然。
道人宴坐歌云门,天光盎然万籁停。
玄圃日出春无痕,白鹤载我三山行。
妒花风作。凭吹到、红心小阁。
恨于今、珠零玉冷,便算笙歌院落。
想伊时、前度刘郎,是绛树紫箫权托。
恨轻写乌丝,重投翠羽,辜负花间半诺。
难道行云巫女,刚学得、玉清情薄。
只一梦春风,半宵秋雨,排演做寒窗消索。
氤氲原错。料檀涡蓉帐,配不上、梅花寂寞。
无名小鸟,红溜莺餐自啄。
多暇实非易,胜事每相关。
群鸿游戏云海,几净砚差安。
未入山阴道上,已自不遑接应,犹看白鹅还。
妄欲换凡骨,是处觅金丹。柿叶红,蕉叶绿,付丛残。
老僧饶日枯寂,门限铁为闲。
后五百年休问,十二时中须管。坐席几曾寒。
映及霜崖兔,不得老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