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里蟾光撮得么,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空里蟾光撮得么,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十玄谈》系列之一,题目为“颂十玄谈(其八)一色”。诗中以月光和风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宇宙奥秘和人生无常的哲思。
"空里蟾光撮得么",诗人以空中明亮的月亮(蟾光)比喻玄理的高远和难以捉摸,暗示了真理并非轻易能把握,需要深入探索。
"待风列子已蹉跎",列子是中国古代道家人物,此处借指追求真理的人。诗人说等待风的力量(可能象征机缘或智慧)来揭示真理,但时间已经流逝,暗示了追求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
"须弥无缝徒伸手",须弥山是佛教中的大山,这里象征着无法触及的至高境界。诗人说即使试图触摸那看似无缝的至高真理,也是徒劳的,因为真理深不可测。
"任是先天不奈何",先天指的是自然规律或本性,诗人承认即使面对宇宙的自然法则,人力也无法改变或完全理解这些玄妙的真理。
整首诗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以及对个人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无力感,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和超越言语表达的哲学思想。
庭柳日衰落,已听暮蝉吟。
吾州西郭外,谁感故人心。
卧病观元化,悠悠信难谌。
不为物所迁,固知幽趣深。
情来念不浅,道丧理亦沉。
相望五千里,江汉水涔涔。
神游不可到,短梦安能寻。
不如东归翼,华发满瑶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