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得苍山一段秋,千峰万壑翠光浮。
虚堂百尺琉璃簟,对此真堪作卧游。
截得苍山一段秋,千峰万壑翠光浮。
虚堂百尺琉璃簟,对此真堪作卧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妙的融合。首句“截得苍山一段秋”,巧妙地运用了“截”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选取山中一段秋季景色的情景,还暗含了对这份自然馈赠的珍惜之情。接着,“千峰万壑翠光浮”,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千山万岭在翠绿的光影中浮动,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生机勃勃的绿色所覆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活力的氛围。
“虚堂百尺琉璃簟”一句,将观者的视角引入一个高雅的居所,这里不仅有百尺长的琉璃席铺陈,更映衬出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华美。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欣赏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仿佛置身于这山水之间,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享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一句“对此真堪作卧游”,点明了诗的主题——“卧游”。卧游,即通过想象或艺术作品来体验远方或难以亲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又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天宝当全盛,犹记旧宜春。
繁华最称南国、花柳斗尖新。
歌舞六朝门巷,金粉千家烟雨,楚润好精神。
我始欲愁笑,何事近黄昏。秋风起,人世改,换朱门。
后庭一曲、不应恰向我时闻。
重见白头遗老,细数新亭旧事,此际黯销魂。
仆本恨人耳,掩泪对青樽。
日日愁生,赖有此、枕中之夜。
我梦见、大千境界,无非假者。
花月春江堪舞蝶,烟波瀚海能骑马。
尽神游、万里姿逍遥,阆风野。邯郸道,何潇洒。
阳台下,何妖冶。但逢场作戏,机心都化。
乌有先生相对好,亡何乡里归休罢。
奈一声、鸡唱又天明,愁来也。
铸错难成,空赢得、头颅如许。
君不见、此中有鬼,英雄无主。
世事梦回关塞月,文章泪尽潇湘雨。
叹茫茫、宇宙此身多,无归处。山岩里,聊容与。
竹林下,方延伫。但看他白眼,科头箕踞。
背后好遮王导扇,手中只少渔阳鼓。
携一杯、自祝画图前,魂相语。
我贫无储粟,我稼早已萎。
朝夕惧不充,矧此岁月滋。
朝饮南涧泉,暮采北山藜。
苟焉免饥渴,庶无罹崄巇。
西里有高门,连囷积如茨。
露溢到鸡犬,烹炰穷岁时。
乃知凶旱年,徒为志士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