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此波罗密,人所厌弃鬼神惜。
大如瓶笙身拳挛,长如囊枕针历剌。
天回故是来处遥,天南亦有能相识。
君不见北人不梦象,南人何处梦骆驼。
蜀犬吠月越吠雪,识与不识吾奈何。
南方有此波罗密,人所厌弃鬼神惜。
大如瓶笙身拳挛,长如囊枕针历剌。
天回故是来处遥,天南亦有能相识。
君不见北人不梦象,南人何处梦骆驼。
蜀犬吠月越吠雪,识与不识吾奈何。
此诗通过对比南方特有的植物波罗密的生长特性,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感慨。波罗密因其外形丑陋而被人厌弃,却仍得到了鬼神的珍惜。这反映出世俗眼光的偏颇以及自然界中每一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诗中的“大如瓶笙身拳挛,长如囊枕针历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波罗密的外观,同时也隐喻了世间万物各具特色,不应仅以貌取人。"天回故是来处遥,天南亦有能相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都有其独特价值的认识。
接下来的“君不见北人不梦象,南人何处梦骆驼”则通过地域与想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存在间的认知差异。最后,“蜀犬吠月越吠雪,识与不识吾奈何”中的“蜀犬”比喻那些无法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人,而诗人则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情,面对世人的不解和忽视,自己也感到无可奈何。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波罗密这一特殊的植物形象,探讨了自然与人类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存在间认知差异的问题。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万物平等、自然之美不应被忽视的深刻感悟。
拜亲亲不待,事事与心违。
万里有归日,九泉无见时。
愁生新绿绶,泪满旧斑衣。
从此白云断,何当慰所思。
昔年游径山,身在九天上。
倚栏少徘徊,八极归一望。
秋容澹如洗,景物呈万状。
松风奏琴筑,烟屿列屏障。
清远啸枯藤,野鹤唳幽旷。
僧僮课梵呗,婉娩如学唱。
解带临西风,洒落无尽藏。
缁流亦可人,邀往坐清旷。
盘飧饤黄独,侑之茅柴酿。
感师有古意,愧我无酒量。
长啸下山来,一路时胆壮。
重作记游篇,付之覆瓿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