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密通和尚联》
《挽密通和尚联》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对联

看君赤手兴两处三门,此事由心精力果;

愧我白头亦六旬一岁,至今犹带水拖泥。

(0)
鉴赏

此联以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位高僧与一位年长学者之间的生命状态和心境差异。上联“看君赤手兴两处三门”描绘了密通和尚以赤手空拳之力,开辟出两处三门,象征其修行的勇猛与成就。这里的“两处三门”,可能暗喻佛法的广大与深邃,以及密通和尚在佛法上的精进与开悟。

下联“此事由心精力果”则进一步强调了密通和尚的修为是源自内心的坚定与力量的凝聚,表明其修行达到了由心而发,力行不辍的境界。这种由内而外的修行方式,体现了佛教中“心性本净,自性清净”的核心理念。

接着,“愧我白头亦六旬一岁”转而表达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却未能如密通和尚般在佛法上有所大成的自谦与感慨。这里的“白头”不仅指年龄的增长,也暗示了对佛法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的追求。

最后,“至今犹带水拖泥”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老,但仍在佛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虽未完全领悟,但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句既是对自身修行状态的写照,也是对密通和尚精神的致敬与共鸣。

整体来看,此联通过对比两位不同年龄阶段的修行者,展现了佛法修行的深邃与持久,以及对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其二

颇知歌舞无窍凿,我心块然如帝江。

花里雄蜂雌蛱蝶,同时本自不作双。

(0)

对酒歌答谢公静

我为北海饮,君作东武吟。

看君平生用意处,萧洒定自知人心。

南阳城边雪三日,愁阴不能分皂白。

摧轮踠蹄泥数尺,城门昼开眠贾客。

移人僵尸在旦夕,谁能忍饥待食麦。

身忧天下自有人,寒士何者愁填臆。

民生正自不愿材,可乘以车可鞭策。

君不见海南水沈紫栴檀,碎身百鍊金博山。

岂如不蒙斧斤赏,老大绝崖霜雪间。

投身有用祸所集,何况四达之衢井先汲。

昨日青童天上回,手捧玉帝除书来。

一番通籍清都阙,百身书名赤城台。

飞升度世无虚日,怪我短褐趋尘埃。

顾谓彼童子,此何预人事。

但对清樽即眼开,一杯引人著胜地。

传闻官酒亦自清,径须沽取续吾瓶。

南山朝来似有意,今夜傥放春月明。

(0)

暮到张氏园和壁间旧题

邵平不见见园瓜,三径还寻二仲家。

莫道暂来无所得,未秋先已碧莲华。

(0)

和茅亦山先生杂咏·其三

破砚尘封懒赋诗,晚年才思觉衰迟。

耽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

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

太公八十方荣遇,把钓溪边更待时。

(0)

对竹

门对南邻竹,青青玉万竿。

虽然无地种,且得隔篱看。

露叶晴犹湿,风枝夏亦寒。

但教休剪伐,日用报平安。

(0)

送笔与各庵和尚

恨杀毛锥久不灵,特分二辈到禅扃。

难书八万四千偈,只写波罗一卷经。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