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天际阔,落日远山青。
隐隐风前笛,行人不忍听。
片帆天际阔,落日远山青。
隐隐风前笛,行人不忍听。
这首诗描绘了舟中晚眺时所见之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首句“片帆天际阔”,以“片帆”点明舟行,以“天际阔”展现广阔无垠的视野,帆影在天边显得格外渺小,暗示着航行的孤独与遥远。次句“落日远山青”,将时间推进至傍晚,夕阳西下,远山呈现出一片青翠,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推移,构建了一个辽阔而又略显寂寥的画面。
接着,“隐隐风前笛”,诗人捕捉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这笛声在微风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笛声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此处的笛声不仅勾起了行人的思绪,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最后,“行人不忍听”,表达了对笛声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有对旅途劳顿的疲惫,更可能包含了对人生漂泊无定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复杂情绪,引人深思。
学道如痴狗,衔枯苦求汁。
悟道如涸鱼,登陆徒呴湿。
空虚无片段,岂要论失得。
迹往电犹迟,锋驰箭非急。
多言只自困,喧呶乱鹅鸭。
夸足走踆踆,劳睛花幂幂。
吾师无寸铁,应敌双拳赤。
摩垒大鼓幢,摧邪老韩白。
而予本幻士,枯木冒冠帻。
蚓有无肠歌,鹃有无情泣。
虽然共居诸,且不受盈缺。
从师莽浪游,非主亦非客。
眼前旷劫事,一会灵山集。
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半壁仙屋深,回峰洞门碍。
奇峦互倾仄,飞溜各形态。
厓松老将化,石笋看来大。
磐谷戴土耕,寒苗接流溉。
蹊幽生晚畏,径转添新爱。
已谓人境穷,蓦与村翁会。
息肩支短策,洗足坐鸣濑。
但见玄发垂,安能辨年辈。
因知云雾间,神仙宛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