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寻春不厌深,放牛今异向桃林。
百昌婉娩舒新绿,一棹夷犹破晚阴。
在莒宁忘忧患日,沿洄谁识咏归心。
舂怀二十年来事,未许神州竟陆沉。
迤逦寻春不厌深,放牛今异向桃林。
百昌婉娩舒新绿,一棹夷犹破晚阴。
在莒宁忘忧患日,沿洄谁识咏归心。
舂怀二十年来事,未许神州竟陆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易在春天里悠然寻觅桃花的场景。他不厌其烦地深入桃林,与放牛的日子相比,如今的心情显得特别不同。满眼望去,万物复苏,百花舒展新绿,湖面轻舟悠然划破傍晚的阴霾。诗人身处莒地,心境安宁,暂时忘却了世间的忧虑和纷扰。他感慨自己已经离开故乡二十年,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不愿看到神州大好河山就此沉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体现了清末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