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五泄六首·其三白龙井》
《游五泄六首·其三白龙井》全文
明 / 陶望龄   形式: 古风

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半壁仙屋深,回峰洞门碍。

奇峦互倾仄,飞溜各形态。

厓松老将化,石笋看来大。

磐谷戴土耕,寒苗接流溉。

蹊幽生晚畏,径转添新爱。

已谓人境穷,蓦与村翁会。

息肩支短策,洗足坐鸣濑。

但见玄发垂,安能辨年辈。

因知云雾间,神仙宛焉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望龄游历五泄山中白龙井的所见所感。他首先被山中的招提寺吸引,寺庙隐匿于万山深处,与苍翠的崖壁相对。接着,诗人提到白龙井,泉水源头似乎从清溪流出,蜿蜒曲折,令人感觉距离并不遥远,反而引领他来到了前山背后。

诗人深入山中,发现半山腰上隐藏着一座仙气缭绕的屋宇,峰回路转之间,洞门仿佛被奇峰遮挡。沿途的山峦奇特,水流形态各异,古老的崖松似欲化为石,而石笋则显得格外巨大。山谷间,农人在磐石耕作,清泉灌溉着寒苗,增添了田园诗意。

小径幽深,傍晚时分更显静谧,诗人转过弯道,心中对这自然景色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他以为自己已经抵达人迹罕至之处,却不料在此偶遇村翁,停下脚步休息,洗净双脚,聆听潺潺溪水声。眼前的老者虽然满头白发,却让人难以分辨年龄,仿佛神仙般超脱尘世。

诗人由此感叹,这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或许真有神仙存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陶望龄

陶望龄
朝代:明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猜你喜欢

和周生菊下独酌韵同舍弟作

谁移丹菊遍疏篱,恰比醇醪色味奇。

三径况存松作伴,小山谁许桂联枝。

珠帘顾影情偏适,玉斝浮香醉岂辞。

一自潘生作赋后,嵇才鲍思总堪疑。

(0)

春日得曾中丞书至自吉水

河尹风流十载逢,仙舟每自忆林宗。

西行却转三巴驭,北望应悬五凤钟。

翠岭春回芳草合,青原书到白云封。

开函不觉神飞去,何日重登江上峰。

(0)

岁除寇至和吴广文五首·其二

南郭沧江入海艘,何无忠愤怒秋涛。

千山杀气青天泣,万古伤魂白骨高。

寡妇几家供野火,孤儿无处荐溪毛。

可怜授钺诸飞将,不念宸衷东顾劳。

(0)

宿飞来寺次韵二首·其一

古寺秋声隐暮蝉,飞来漫说此江边。

云门瑞蔼烧丹地,石室灵湫卓锡泉。

双树晓深留独鹤,空香夜静下群仙。

忽惊雷雨苍山动,未许蛟龙紫洞眠。

(0)

新秋清远道中呈樊督学劳屯田时二公并行县适予发舟会城因与俱西

烟波万顷接清秋,星使双飞动远州。

青琐昔曾闻抗疏,兰宫几复羡名流。

乾坤气合雌雄剑,湖海今看李郭舟。

此日西行岭外客,谁知风雨更同游。

(0)

罗浮归路寄怀曾明吾二首·其一

新诗劳问讯,握手至今看。

岂谓烟波隔,翻嗟会面难。

明珠徒自媚,宝瑟向谁弹。

知有天台约,何缘过考槃。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