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半壁仙屋深,回峰洞门碍。
奇峦互倾仄,飞溜各形态。
厓松老将化,石笋看来大。
磐谷戴土耕,寒苗接流溉。
蹊幽生晚畏,径转添新爱。
已谓人境穷,蓦与村翁会。
息肩支短策,洗足坐鸣濑。
但见玄发垂,安能辨年辈。
因知云雾间,神仙宛焉在。
招提万山里,门与苍崖对。
尝闻白龙井,窈出清溪外。
沿洄未觉远,忽抵前山背。
半壁仙屋深,回峰洞门碍。
奇峦互倾仄,飞溜各形态。
厓松老将化,石笋看来大。
磐谷戴土耕,寒苗接流溉。
蹊幽生晚畏,径转添新爱。
已谓人境穷,蓦与村翁会。
息肩支短策,洗足坐鸣濑。
但见玄发垂,安能辨年辈。
因知云雾间,神仙宛焉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望龄游历五泄山中白龙井的所见所感。他首先被山中的招提寺吸引,寺庙隐匿于万山深处,与苍翠的崖壁相对。接着,诗人提到白龙井,泉水源头似乎从清溪流出,蜿蜒曲折,令人感觉距离并不遥远,反而引领他来到了前山背后。
诗人深入山中,发现半山腰上隐藏着一座仙气缭绕的屋宇,峰回路转之间,洞门仿佛被奇峰遮挡。沿途的山峦奇特,水流形态各异,古老的崖松似欲化为石,而石笋则显得格外巨大。山谷间,农人在磐石耕作,清泉灌溉着寒苗,增添了田园诗意。
小径幽深,傍晚时分更显静谧,诗人转过弯道,心中对这自然景色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他以为自己已经抵达人迹罕至之处,却不料在此偶遇村翁,停下脚步休息,洗净双脚,聆听潺潺溪水声。眼前的老者虽然满头白发,却让人难以分辨年龄,仿佛神仙般超脱尘世。
诗人由此感叹,这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或许真有神仙存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