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布宽衣下领袍。一襟潇洒,两袖飘飘。
水云活计伴渔樵。过得今宵,莫问来朝。
九节苍龙杖一条。仙经数卷,肩上横挑。
腰间悬个小丹瓢。行也逍遥,坐也逍遥。
粗布宽衣下领袍。一襟潇洒,两袖飘飘。
水云活计伴渔樵。过得今宵,莫问来朝。
九节苍龙杖一条。仙经数卷,肩上横挑。
腰间悬个小丹瓢。行也逍遥,坐也逍遥。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一剪梅》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形象。开篇“粗布宽衣下领袍”,简洁勾勒出主人公朴素的生活装扮,展现出他的淡泊名利。接下来的“一襟潇洒,两袖飘飘”则通过动作细节,刻画出他举止间的自在与超脱,仿佛不受世俗拘束。
“水云活计伴渔樵”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方式,与山水为伴,过着渔夫樵夫般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过得今宵,莫问来朝”表达出他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豁达态度,不执着于明天,只享受眼前。
“九节苍龙杖一条”象征着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是一位道人或隐士,手持长杖,增添了神秘与超然的气息。腰间挂着的小丹瓢,暗示着他对修炼和自然之道的追求。“行也逍遥,坐也逍遥”收尾,强调了主人公无论行走还是静坐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逍遥洒脱、超脱尘世的隐者形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
羁游亦何乐,幸此贤主人。
东斋暖且深,高眠不知晨。
开门惊照曜,舞雪方缤纷。
繁云覆庭庑,落势一何匀。
霏微本无着,积叠巧相因。
万类忽同色,九衢净无尘。
园林开组练,观阙堆琼珉。
虫书散鸟足,缟带翻车轮。
远游浩千里,欲出迷四邻。
谁言助春农,亦善欺客贫。
赖我古君子,高谈吐阳春。
方当庇华屋,岂忧无束薪。
马有千里足,所愿百里程。
马心自为计,安用终日行。
何人志四方,欲买千金轻。
吾弟有俊才,见事心眼明。
二年坐北部,万口传佳声。
谈笑顽狡伏,何曾用敲榜。
艰难得铜虎,洗眼长淮清。
民事不足为,但当食鱼烹。
负重贵馀力,过饱多伤生。
不见大路马,垂头畏繁缨。
东武厌尘土,彭门富溪山。
从兄百日留,退食同跻攀。
轻帆过百步,船底惊雷翻。
肩舆上南麓,眼界涵川原。
爱此忽忘归,愿兄且三年。
我去已匆匆,兄来亦崩奔。
永怀置酒地,绕郭多云烟。
诸妄不可赖,所赖惟一真。
内欲求性命,油然反清淳。
外将应物化,致一常日新。
商于四父老,携手初逃秦。
翻然感汉德,投足复践尘。
出处盖有道,岂为诸吕勤。
嗟我千岁后,澹然与之亲。
还将山林姿,俯首要路津。
囊中旧时物,布衣白纶巾。
功成不归去,愧此同心人。
孟子自誇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弟兄六十老病馀,万里同遭海隅送。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从。
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
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
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