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叶成甫有怀见寄》
《次韵叶成甫有怀见寄》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来辕去棹亦劳劳,晚岁丘园避俗陶。

问事不知三语掾,阅人无意九方皋。

交论金石穷犹见,诗得江山老更豪。

清梦总能追蜡屐,雨声偏傍夜床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chéngyǒu怀huáijiàn
sòng / xùn

láiyuánzhàoláoláowǎnsuìqiūyuántáo

wènshìzhīsānyuànyuèrénjiǔfānggāo

jiāolùnjīnshíqióngyóujiànshījiāngshānlǎogèngháo

qīngmèngzòngnéngzhuīshēngpiānbàngchuánggāo

注释
来辕去棹:来往的车马舟楫。
劳劳:疲惫。
丘园:田园。
避俗:隐居以求宁静。
问事不知:对世事询问无知。
三语掾:三言两语的属官。
九方皋:古代善于相马的人,比喻观察力独特。
交论:交谈。
金石:比喻坚固不变。
老更豪: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加豪迈。
清梦:清冷的梦境。
蜡屐:古代的一种木屐,这里指往昔的记忆。
雨声偏傍:雨声特别清晰地传来。
夜床高:夜晚床头。
翻译
来往的车马舟楫都显得疲惫,晚年我隐居田园以求宁静。
对于世事询问多不知,我像三言两语的属官;观察人物全凭直觉,如九方皋相马般不拘小节。
即使在困顿中,我们的交谈仍像金石般坚定,诗歌创作则因岁月增长而更加豪放。
清冷的梦境总是让我追寻往昔,雨声在夜晚格外清晰,敲打在我的床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叶成甫有怀见寄》。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

"来辕去棹亦劳劳" 这一句通过对车轮和马棹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频繁往来的忙碌感,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宁静。

"晚岁丘园避俗陶" 则表达了诗人晚年想要逃离世俗纷争,归隐山林,以此来陶冶情操。这里的“陶”字有陶冶性情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 "问事不知三语掾,阅人无意九方皋" 描述诗人对世事漠不关心,对于人的识别也没有太多兴趣,这可能是他内心的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交论金石穷犹见" 这一句中“金石”通常比喻坚固或真挚之情,“穷犹见”则表明即便到了极端困窘的地步,诗人仍旧能够感受到这种坚贞不渝的情谊。

"诗得江山老更豪"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寄托自己对自然界的深情,对美好事物永恒不衰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老更豪”强调了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愈发坚定和充满激情的情感态度。

"清梦总能追蜡屐,雨声偏傍夜床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能够追寻到清净的梦境,同时也享受着雨声伴随,给予他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永恒不衰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次渭原走寄熙帅范巽之

冻云积雪黯洮泯,晏岁轺车晤过秦。

夹道清渠翻白浪,绕山铁马走黄尘。

归鸿袅袅宁无信,塞柳依依欲弄春。

今夕帐中拚一醉,同年贤帅是乡人。

(0)

仆射陂

陂头下马问渔者,欲买鲜鳞充晚庖。

昨夜北风水面合,不禁杨柳已成苞。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十三

三清门户出无猜,自是凡夫不肯来。

月魄日魂为道路,虎泉蛇火作梯媒。

三田勤固元精种,一鼎坚牢后却开。

无质自然生有质,真胎能解结灵胎。

(0)

雪后呈邵尧章权尉

刮地风成阵,漫空雪作团。

侵陵诗骨瘦,开拓酒肠宽。

入竹寒声细,缄梅冷艳乾。

长官何太喜,农事正相干。

(0)

军山

乱石如群羊,合沓千里奔。

军山屹当前,盘踞作虎蹲。

巨镇压坤维,层巅白云屯。

下瞰大溪流,三尺清不浑。

舟人落风帆,系缆前山根。

我欲摘星斗,悬崖那可扪。

(0)

知宫高士菊岩

来游九锁山,忽遇菊岩仙。

老翠偃千亩,黄金铺万钱。

花经令尹爱,词入北司编。

最重水中石,平舟曾为镌。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