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如可乞。更有何人拙。垂地银河自清澈。
亘古不闻呜咽。纱窗已入新凉。流萤明灭低昂。
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
巧如可乞。更有何人拙。垂地银河自清澈。
亘古不闻呜咽。纱窗已入新凉。流萤明灭低昂。
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
这首《清平乐·七夕口占》是梁启勋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所作,以七夕(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节日的情感氛围。
"巧如可乞",开篇即以“巧”字形容织女的技艺之精湛,暗示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赞美。接着,“更有何人拙”反问,对比出人间的平凡与天上神仙的巧妙,流露出对超凡爱情的仰慕。
“垂地银河自清澈”描绘了银河倒映在地,清澈如镜,象征着爱情的纯净与永恒。“亘古不闻呜咽”,进一步强化了银河的宁静,没有人间的哀怨,只有天上的和谐。
“纱窗已入新凉”转而写到现实中的季节转换,凉意渐生,暗示时光流转。流萤“明灭低昂”,增添了夜晚的生动与神秘感,也寓意着情感的起伏不定。
最后两句“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将视线拉向远方,庭树与天际相连,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心境,而“双星徐度”则直接点出七夕的主题,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缓缓移动,如同在诉说着永恒的爱情故事。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描绘了七夕的浪漫情境,又寓含了人生的哲理,体现了梁启勋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