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伤山行深,杜子岂欺我。
古藤屈蟠处,欲进还不可。
李广石饮镞,于兹见么么。
绛宫一方寸,天渊复冰火。
可系竟何时,含羞涧边坐。
神伤山行深,杜子岂欺我。
古藤屈蟠处,欲进还不可。
李广石饮镞,于兹见么么。
绛宫一方寸,天渊复冰火。
可系竟何时,含羞涧边坐。
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古藤疑为蛇惕然》描绘了山行时的独特感受。诗中,诗人对一株古藤的形态产生联想,误以为是蛇而心生惊惧,反映出人与自然互动中的微妙心理。"神伤山行深,杜子岂欺我",诗人暗示自己在深山行走时,被自然景象深深打动,甚至怀疑自己的判断(杜子,可能指杜甫,诗人借此表达共鸣)。"古藤屈蟠处,欲进还不可",形象地描绘了古藤盘曲的姿态,让人犹豫不前。
接着,诗人引用李广射石的典故,"李广石饮镞,于兹见么么",意在说明即使是英雄如李广,面对自然的微小细节(么么,形容事物之小),也会有所惊讶,以此强调自然的神秘和细微之处。"绛宫一方寸,天渊复冰火",运用比喻,将古藤比作小小的宫殿,又将其与天渊和冰火相提并论,展现出其内在的复杂性和难以揣摩的特性。
最后,诗人感慨"可系竟何时,含羞涧边坐",表达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静坐沉思的情境。整首诗寓言性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春闱榜揭长安日,二百人中无旧识。
识君久矣羡君贤,求美岂知遗国色。
人生出处固有命,举措未明畴塞责。
我惭无地君见容,不但娄公称盛德。
相逢剧饮如吸川,荣辱且付金樽前。
华阳咫尺终须到,肯向河东号斥仙。
白雁过,江南破,更无一寸土可坐。
自闽入广随波流,胡尘暗天天亦愁,黄芦霾岸风飕飕。
上有深井山,下有仙女澳,渔舟不往御舟到。
风吹御舟力排奡,嗟嗟悲哉谁与告。
谁与告兮悲复悲,逢崖则止会有时,星星之火奚威为。
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大事已逐黄龙去。
又不见,金牌出时不可回,杀气先随白雁来。
舒王生,鄂王死,宋家刑赏乃如此。
嗟嗟井澳徒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