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全文
清 / 瞿士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偷得浮生半日闲,登高何必上龙山。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

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

(0)
鉴赏

此诗《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瞿士雅所作,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诗意盎然的秋日郊游图景。

首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片刻的宁静与自由,仿佛是在偷取时间的一小段,享受片刻的轻松与愉悦。这种对短暂闲暇的珍惜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接着,“登高何必上龙山”一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登山行为的看法。他并不认为必须去攀登名山大川才能体验到登高的乐趣,而是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提升更为重要。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心灵境界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层面的追求。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虽自责于对诗酒的热爱,但又因无限的秋光而感到喜悦。这里的“秋光”不仅指自然界的秋色,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诗人通过诗酒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借秋光的美丽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居所——在一片静谧的田野中,用自然的石头作为坐榻,在白云缭绕的深处安放柴门。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这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林亭中的幽静与贞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而“醉始还”则意味着在享受自然之美与艺术之乐的同时,也需保持一颗谦逊与感恩的心,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满足。

综上所述,《九日宴集懋社十首(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富有诗意,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

作者介绍

瞿士雅
朝代:清

瞿士雅,一名高桂,字若稚,奉贤人(今属上海)。
猜你喜欢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七太伯庙

门内乔林门外溪,仰瞻才见及堂基。

应知不是吴宗庙,得赌雍容端委仪。

(0)

左姬闲话

江南花下绿窗明,有个同伊一字名。

只为娇痴偏泥我,若论风调那如卿。

争差笑靥些些露,相似眉湾略略平。

新故两俱拚不得,去留无计若为情。

(0)

旧事·其二

乍制春衫避藁砧,称腰宽窄赏知音。

题书远饷膏唇药,卖赋聊储瞷浴金。

三具明铛观妾意,七枚佳珥试君心。

随郎十索寻常事,只有丁娘耐细吟。

(0)

戊申岁间中清赏十景·其三丽圃横长笛

丽圃横长笛,秋风感慨声。

一吹山石裂,三弄波涛萦。

江空翠蛟泣,夜静苍龙鸣。

鹤怨云巢冷,猿啼月岭明。

嫠妇悲秋泪,孤臣去国情。

遗音尤激烈,高调转凄清。

曲终情未尽,目送数峰青。

(0)

丁卯春夏,余离居芙蓉湖外,久阔丁娘之索,屡勤徐淑之遗,触绪萦思,每物成咏,归舟追录,一过聊代晤言,置袖十年定不漫灭·其十画袋

戏拈小笔画轻纱,一对鸳鸯宿浪花。

想得双文惜惊散,故描荷叶与低遮。

(0)

和于氏诸子秋词·其二十一

半睡花冠倦未除,枕棱钗溜点罗袪。

玉郎何处潜来到,笑倩回灯整翠裾。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