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坐水阁,背听飞瀑声。
隔岸聊纵观,桃花几树荣。
闻性实而近,见性虚而明。
虚却虑指蔽,实不碍垣横。
五官各有长,殊用在致精。
量材善器使,耳目功乃成。
幽人坐水阁,背听飞瀑声。
隔岸聊纵观,桃花几树荣。
闻性实而近,见性虚而明。
虚却虑指蔽,实不碍垣横。
五官各有长,殊用在致精。
量材善器使,耳目功乃成。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静坐于水阁之中,背对着飞流直下的瀑布,聆听其壮丽的声音。他偶尔越过对岸,欣赏着几株桃花盛开的美景。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视觉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诗人深入探讨了“闻性”与“见性”的关系,指出“闻性”是真实且接近自然的本质,“见性”则是虚幻但能清晰显现的表象。他进一步阐述了去除杂念和偏见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持内心纯净对于理解事物本质的必要性。同时,诗人也提到了五官各有所长,不同的感官作用在不同情境下发挥着关键作用,强调了合理利用各种感官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提出“量材善器使”,即根据个体的能力和特点,恰当地运用工具或方法,才能使耳目之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仅体现了对个人能力的尊重,也蕴含了对和谐社会中个体与整体相互配合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
及得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