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骑如流星,飞过邯郸城。
千人皆辟易,不敢问姓名。
报仇轻赴敌,使气重横行。
相逢鲁勾践,识是燕荆卿。
使气从来不相让,博肆喧喧竞争长。
心知欲语口难言,作意叱君君未谅。
荆卿归去西入秦,其事不成空殒身。
惜乎不讲刺剑术,看作悠悠饮博人。
突骑如流星,飞过邯郸城。
千人皆辟易,不敢问姓名。
报仇轻赴敌,使气重横行。
相逢鲁勾践,识是燕荆卿。
使气从来不相让,博肆喧喧竞争长。
心知欲语口难言,作意叱君君未谅。
荆卿归去西入秦,其事不成空殒身。
惜乎不讲刺剑术,看作悠悠饮博人。
这首《邯郸道》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描绘了一位勇猛的侠客在邯郸城中的壮举,以及与历史上的刺客荆轲的暗中联系,充满了豪情与悲剧色彩。
首句“突骑如流星,飞过邯郸城”,以流星般的速度和力量,形象地展现了侠客的勇猛与迅捷,仿佛他穿越夜空,瞬间掠过邯郸城,留下一道难以忘怀的痕迹。这不仅展示了侠客的身手不凡,也暗示了他行动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接着,“千人皆辟易,不敢问姓名”描绘了侠客经过时,周围人群的震惊与敬畏,无人敢上前询问他的身份。这种场景不仅凸显了侠客的威严,也暗示了他可能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或使命。
“报仇轻赴敌,使气重横行”则揭示了侠客行事的动机与风格。他为了复仇而毫不犹豫地面对敌人,以自己的气魄和勇气横扫一切,展现了一种为正义而不畏强权的精神。
“相逢鲁勾践,识是燕荆卿”这一句巧妙地将侠客与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鲁勾践和荆轲联系起来,暗示了侠客可能有着与这些历史英雄相似的抱负和命运。鲁勾践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中的胜利者,而荆轲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为燕国执行刺杀秦王的任务。这样的联系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也赋予了侠客更为深远的意义。
“使气从来不相让,博肆喧喧竞争长”进一步描绘了侠客的个性与行为,他以气度和勇气与他人竞争,从不退让。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自信与决断力,也暗示了他可能身处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
“心知欲语口难言,作意叱君君未谅”则表达了侠客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困境。他心中有话想说,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表达,甚至被误解或不被理解。这种矛盾的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悲剧色彩。
最后,“荆卿归去西入秦,其事不成空殒身。惜乎不讲刺剑术,看作悠悠饮博人。”以荆轲的故事作为结尾,既是对侠客命运的一种预示,也是对未能实现目标的遗憾。同时,通过对比荆轲专注于刺剑术,而侠客似乎更倾向于饮酒赌博,暗示了侠客可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或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侠客的英勇、豪情与悲剧,同时也探讨了个人选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冯颠久已攲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
朔野按行犹爵跃,东台瞑坐觉乌飞。
漫誇年少容吾在,若斗尊前举世稀。
待向嵩阳求水竹,一犁烟雨伴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