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三》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0)
注释
尺一:古代书信的一种,指写在长条形纸张上的信。
东来:从东方而来,可能指远方的来信。
衰年:晚年,垂暮之年。
故山:故乡,旧居。
文章:这里指文学创作。
曹植: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堪笑:值得嘲笑,引申为对比之下显得不足。
却:转折,反而。
波澜:比喻情感或事态的起伏变化。
小诗:此处指相对篇幅较小的诗作。
翻译
一封尺素从东方寄来唤我回家,垂暮之年已临近故乡的期盼。
曹植的才华如今看来只能让人一笑,他却将壮阔的情感融入了小小的诗歌之中。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乡之情和文学创作态度的五言绝句。首句“尺一东来唤我归”,通过尺寸细雨象征着呼唤诗人回归故土的情绪,传递了一种淡淡的乡愁。次句“衰年已迫故山期”则表达了随着时光流逝,诗人的年龄增长,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迫切。

第三句“文章曹植今堪笑”,提到了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即曹丕),赞美其文章在当下仍可一笑。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前代文学成就的尊重与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追求。

末句“却卷波澜入小诗”则表明诗人将这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和理想,通过小诗这一文学形式来传达。波澜指的是文章的起伏变化,这里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的艺术理念。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玉梁道中杂咏·其六

泠泠涧底泉,破碎山根翠。

似欲留佳客,曲折二十四。

我行无定止,蜡屐信所诣。

偶来倏舍去,乘兴聊复尔。

(0)

句·其八

巷南巷北人招饮,一雨一晴花耐看。

(0)

留题齐州舜泉

岸有时而为谷,海有时而为田,虞舜已殁三千年。

耕田浚井虽鄙事,至今遗迹存依然。

历山之下有寒泉,向此号泣于旻天。

无情草木亦改色,山川惨淡生云烟。

一朝垂衣正南面,皋夔稷契来联翩。

功高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齐州太守政之暇,凿渠开沼疏清涟。

游车击毂惟恐后,众卉乱发如争先。

岂徒邦人知乐此,行客亦为留征轩。

(0)

和徐生假山

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或开如断裂,或吐似谺?。

或长随靡迤,或瘦露崆嵌。

阴穴觑杳杳,高屏立巉巉。

后出忽孤耸,群奔沓相参。

叆若气融结,突如鬼镌镵。

昔岁贬荆楚,扁舟极东南。

孤山马当夹,两岸临江潭。

常恨江水恶,轻风不留帆。

峰峦千万状,可爱不可谈。

但欲借粉绘,图之挂纨缣。

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

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岚。

况此穷冬节,阴飙积凝严。

幽斋喜深处,远目生遐瞻。

昼卧不移枕,晨兴自开帘。

吾闻君子居,出处无常占。

卷道或独善,施物仁贵兼。

于时苟无益,怀禄古所惭。

嵩山幸不远,薇蕨岂不甘。

自可结幽侣,披云老溪岩。

胡为不即往,一室安且恬。

辱子赠可愧,因诗以自谗。

(0)

七交七首·其二尹书记

师鲁天下才,神锋凛豪俊。

逸骥卧秋枥,意在骙骙迅。

平居弄翰墨,挥洒不停瞬。

谈笑帝王略,驱驰古今论。

良工正求玉,片石胡为韫。

(0)

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其一

乡心几梦海坛居,半老儒冠计未疏。

岸竹色侵春压酒,墙花香度晓翻书。

卜邻俎豆三迁后,负郭田畴二顷初。

雨过新蔬青可摘,小船篱外卖溪鱼。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