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阙岧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
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
贝阙岧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
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太平宫的壮丽景色和深远意境。"贝阙岧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两句写出了庐山雄伟险峻的特点,其中“贝阙”指的是像贝壳一样排列的山峰,“岧峣”形容山势之险峻,“绛节”则是古代用来标记边界的地方,意在表达庐山如同天然屏障,将人间与仙境隔开。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这两句强调了太平宫的历史悠久和选址之精妙,“起元”指的是创建的年代,“立道”则是指修建寺庙以传播道教,“择胜栖神”表明这里是选择最好的地方来安置神灵,称其为“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这两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和对人体质的滋润作用,“膏雨”意指适时降临、滋润万物的甘霖,而“真风”则是指这里的清新之气,与世间俗尘不同的神奇之风,能够使人的面色红润。
最后两句"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景色的深情与赞美。这里的“山前老叟”指的是生活在山前的长者或隐士,“非仙骨”意味着他们虽不具有仙骨,但心境超然,能够怡然自得地享受这片仙境般的地方,而“丹崖藓篆斑”则是对庐山奇特景观的描绘,如同用彩色笔触勾勒出的图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庐山太平宫这一仙境般所在的无限向往与赞赏之情。
疲马踏残月,荷策来泮宫。
入门见先生,先生何雍容。
循循言语能下诱,青蒿因得附长松。
短檠挑灯一千二百夜,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
吾皇求士苦匆匆,不许先生久卧龙。
玉鞭斜指长安道,祇缘此去何犹从。
呜唏吁,小轩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欣欣尔。
空留绛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