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千尺高,曾见坡仙来。
坡仙化黄土,岩石空苍苔。
县知今人游,复令后人哀。
石岩千尺高,曾见坡仙来。
坡仙化黄土,岩石空苍苔。
县知今人游,复令后人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石岩千尺高,曾见坡仙来",开篇即以壮丽的画面勾勒出一座高耸入云的石岩,坡仙曾在此处留步,可想象其非凡之气概。接下来的"坡仙化黄土,岩石空苍苔",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坡仙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似乎融入了大地,使得岩石上长出了苍苔。
"县知今人游,复令后人哀"则是说当今之人重游此地,不禁令人感慨,心中充满悲哀。这里的"哀"不仅是对坡仙逝去的怀念,更可能是对当下与古人的精神隔阂的一种感伤。
诗中没有直接抒发个人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联通古今的心灵共鸣。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邓牧在宋代山水田园诗派中的高超造诣。
十年三上长安道,阙下献书俱不报。
拂袖还山别故人,风尘满目伤怀抱。
长安裘马多轻肥,先达何人怜布衣。
惟君慷慨念贫贱,交情如此今人稀。
凄凉旧事那堪数,半榻孤灯寒夜雨。
载酒曾同醉锦溪,看山犹记眠芳墅。
转盼光阴十载馀,怜余踪迹仍樵渔。
空文何以干明主,儒术由来生计疏。
余也今年三十几,依然落魄归田里。
白首何妨老故园,红尘从此辞燕市。
拔剑哀歌日易昏,垂杨未折已销魂。
人生离别足感叹,穷达悠悠何必论。
落日不回照,颓波无西流。
人生处世间,倏忽如蜉蝣。
百年伤局促,其忧乃千秋。
一朝时命尽,悲风起松楸。
累累丘土中,谁辨王与侯。
贵亦不必喜,贱亦不必忧。
圣贤多微言,达者聃与周。
斗酒相娱乐,虚名安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