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
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
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
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
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
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
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
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
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
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
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
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
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
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
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
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
这首诗描绘了碧落洞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日暮时分的秋水、江边的烟花、翠壁的巍峨、幽岩的开凿以及洞穴内的自然景观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日暮棹秋水”,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舟行于秋水之上的画面,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基调。接着,“烟花满江曲”一句,以“烟花”比喻江面上的光影变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面的美丽景象。
“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这两句通过对比翠壁的高耸与幽岩的深邃,突出了碧落洞所在环境的险峻与神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穴内部的景象:“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这里不仅展现了洞穴外部的险峻,也暗示了内部空间的宽敞和适宜居住。
“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这两句描述了从洞底到洞顶的道路曲折蜿蜒,仿佛是山体内部的空腔,增加了洞穴的神秘感。接下来,“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描绘了洞穴中石阁的层次分明,以及苍莲根系深入地轴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洞穴的自然景观。
“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这两句通过“香烟”、“苔藓”、“佛床”和“女萝”的描写,展现了洞穴内独特的宗教氛围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
最后,“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以老僧击磬、与云共宿的情景,表达了对洞穴深处生活的静谧与超然,以及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碧落洞内外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神秘气息,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和生活哲理的思考。
祖意生来达,诗心老去专。
传灯与谁子,绝笔在何篇。
朝客散谈席,野禽窥法筵。
唯应轩北石,秋后自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