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碧落洞》
《碧落洞》全文
清 / 方朝   形式: 古风

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

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

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

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

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

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

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

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碧落洞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日暮时分的秋水、江边的烟花、翠壁的巍峨、幽岩的开凿以及洞穴内的自然景观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日暮棹秋水”,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舟行于秋水之上的画面,为整首诗定下了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基调。接着,“烟花满江曲”一句,以“烟花”比喻江面上的光影变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面的美丽景象。

“翠壁何嵯峨,幽岩凿山麓。”这两句通过对比翠壁的高耸与幽岩的深邃,突出了碧落洞所在环境的险峻与神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穴内部的景象:“我来纵游观,天风振樛木。其外不可攀,其内可以屋。”这里不仅展现了洞穴外部的险峻,也暗示了内部空间的宽敞和适宜居住。

“洞底上回磴,兹山乃空腹。”这两句描述了从洞底到洞顶的道路曲折蜿蜒,仿佛是山体内部的空腔,增加了洞穴的神秘感。接下来,“石阁两三层,苍莲根地轴。”描绘了洞穴中石阁的层次分明,以及苍莲根系深入地轴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洞穴的自然景观。

“香烟老苔藓,佛床女萝绿。”这两句通过“香烟”、“苔藓”、“佛床”和“女萝”的描写,展现了洞穴内独特的宗教氛围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

最后,“老僧击晚磬,寂寞共云宿。”以老僧击磬、与云共宿的情景,表达了对洞穴深处生活的静谧与超然,以及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碧落洞内外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神秘气息,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宗教和生活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方朝
朝代:清

清广东番禺人,居苏州,字东华,一字寄亭,晚号芬灵野人。方还弟。国学生。幼失明,十三四岁始愈。诗文与兄齐名,称广南二方,亦称吴中二方。有《勺园集》。
猜你喜欢

将有东阳之行宗哲为具话别以诗见招因答来贶

秋高山城幽,风动林叶吼。

百感从中来,将分故人手。

故人惜轻别,樽酒欲相厚。

未饮已颓然,别恨浓于酒。

(0)

悼承天月禅老

祖意生来达,诗心老去专。

传灯与谁子,绝笔在何篇。

朝客散谈席,野禽窥法筵。

唯应轩北石,秋后自依然。

(0)

斋宫独酌待晓入城

青灯频照面,黄卷懒低头。

危坐自醒醉,孤斟谁献酬。

檐前落星宿,城里息更筹。

上马即尘事,欲归欣少留。

(0)

黄泰之郎中以潮阳诗见贻次韵一篇奉酬

千里潮阳喜政成,五年重会帝王城。

尺书不寄头俱白,一笑相逢意已倾。

辉采共看新列宿,风流犹记古州瀛。

诗编总是惊人语,怪得年来太瘦生。

(0)

寄陈孟容二首·其二

细草还堪藉,柔荆亦可班。

驭风如肯过,踏月不妨还。

种药临花畔,分流绕竹间。

眼边无俗物,颇似一瓢颜。

(0)

次韵程观过夜饮灵济祠下

松月泻清影,炉烟凝宿云。

檠灯寒照席,樽酒细论文。

清漏转三鼓,芳杯釂十分。

纷胜银烛里,妙舞看榴裙。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