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薪负过溪滨,担卖无过左近邻。
何必道中呕且读,报妻终不学吴人。
山头薪负过溪滨,担卖无过左近邻。
何必道中呕且读,报妻终不学吴人。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劳作图景。诗人以“山头薪负过溪滨”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樵夫肩扛柴薪,穿越溪流的画面,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坚韧。接着,“担卖无过左近邻”一句,点明了樵夫的生计方式,他所砍伐的柴薪,是为了卖给附近的邻居,生活简单而朴实。
“何必道中呕且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读书人过度追求学问的讽刺,认为在劳作之余,无需过于苦读,强调了生活的实际需求和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报妻终不学吴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妻子的承诺,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坚守对家庭的责任,不学那些不顾家事的吴人,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劳作与读书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清代文人关注社会民生、倡导实用主义精神的体现。
最乐贤王子,今岁好中秋。
夜深珠履,举杯相属尽名流。
宿雨乍开银汉,洗出玉蟾秋色,人在广寒游。
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露华浓,君恩重,判扶头。
霓旌星节,已随丝管下皇州。
满座烛光花艳,笑罥乌巾同醉,谁问负薪裘。
月转檐牙晓,高枕更无忧。
吴兴祠堂祀百世,凛凛英姿有生意。
坐令异代乾没儿,莫敢徜徉来仰视。
唐家纲纪日陵迟,僭窃相连益昌炽。
我公人物第一流,皇天后土明忠义。
屹然砥柱立颓波,未觉羊肠隳坦履。
欲回希烈叛逆心,老夫但知朝觐礼。
年垂八十位太师,平生所欠惟死耳。
死重泰山古所难,杞鬼窃柄犹偷安。
安知我公本不死,汝曹有知当骨寒。
丰碑法书屋漏雨,政与丹青照千古。
天遣神物常守护,要使乱臣贼子惧。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
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
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
平生我如拆袜线,老来要认本来面。
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衲清夜围。
佛眼霜颅象懒瓒,圜悟辨口吞韩非。
钟山往事无人识,我识二子因师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请问同参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