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落花时》
《落花时》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疏灯隐隐柳丝摇。楼近人遥。

春愁着意知深浅,恐难掩、两眉梢。

东风江上茫茫路,吹雨添潮。

便□流得残红去,莫流向、谢娘桥。

(0)
鉴赏

这首《落花时》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落花飘零的凄美景象。

“疏灯隐隐柳丝摇”,开篇以“疏灯”和“柳丝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疏灯暗示夜幕降临,灯火稀疏,柳丝摇曳则勾勒出柳树轻柔的姿态,两者结合,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

“楼近人遥”,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距离感与情感的隔阂。高楼与远方的人相望,却难以触及,这种距离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也反映了心灵之间的隔阂,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春愁着意知深浅,恐难掩、两眉梢。”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春愁。春愁不仅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无常、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诗人通过“春愁”的深浅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暗示即使努力掩饰,愁绪仍会在眉梢间流露,无法完全隐藏。

“东风江上茫茫路,吹雨添潮。”这里以“东风”、“江上”、“茫茫路”、“吹雨”、“添潮”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江面波涛汹涌的画面。东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也带来了雨水,使得江水更加汹涌。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和不可预知。

“便□流得残红去,莫流向、谢娘桥。”最后一句中的“□”可能是个错字或留白,此处应理解为“便让这残余的花瓣随水流去,但愿不要流向那谢娘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特定地点(谢娘桥)的特殊情感。谢娘桥可能是诗人记忆中某个与美好回忆相关的地方,或者是某种象征,寄托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而言,《落花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日落花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流逝的哀叹,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送谢参军转赋二首·其一

财赋东南藉上供,梯航此日远相从。

亦知岁事穷檐苦,独喜春光帝里逢。

治粟功多秦内史,持筹心慰汉司农。

莲花幕下风流客,伫见贤声达九重。

(0)

寄题益津八敌台

提封千里尽春台,又见崇台面面开。

云物迥连天阙下,股肱独近帝城隈。

霞光睥睨飞常入,烽色萑苻净不来。

自是修文非讲武,登高时有大夫才。

(0)

益津八景·其五岳庙波光

崇祠寂寂出中阿,新涨环门有白波。

草绿似因蓬作岛,天光疑用镜降魔。

堂前说法龙堪绕,台上翻经鸟屡过。

闻道泰云时挟雨,故添沧水濯盘涡。

(0)

答徐太学

握手他乡各问年,敝裘羸马总萧然。

尊如北海宾长集,榻有南州士独贤。

去就此时难任性,升沈末路只由天。

汉朝故事须公等,诣阙书成合四迁。

(0)

至后送谢友可考绩二首·其一

几度皇华使,三年法署郎。

臣劳今上考,岁序又初阳。

驿骑风尘远,天朝雨露长。

鹓鸾多旧侣,剑佩待明光。

(0)

为尹太学寿其贞母二首·其二

昔看慈母线,今阅女仙图。

天上麟为二,人间凤不孤。

歌馀陶氏鹄,綵并老莱乌。

岂藉阳城教,先能念母劬。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