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
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
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
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閒云。
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
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
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
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閒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名为《参知笔峰宗兄将入京道出吾邑枉访林居赋此为别》。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
首联“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诗人以“无迎送”和“绝人群”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氛围,随后以“犹复杖藜出候君”展现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即使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也愿意独自外出等候朋友的到来。
颔联“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通过“耳洗嫌”和“头风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与对新知识的渴望。他希望在与友人的交谈中,能够洗涤心灵,忘却尘世的烦恼,并且在友人的陪伴下,得以享受阅读新文章的乐趣。
颈联“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山中的龙,暂时偃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以“惜雁分”表达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如同雁群在田间分飞,令人感到惋惜。
尾联“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闲云”,诗人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担心友人离去后,再无人能像他一样,愿意探访那隐居的闲云,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谷中之粗惟大麦,老农岁饥如玉粒。
何意天将绝人食,十亩不得收一石。
陈红无钱充贵籴,三日不饭无气力。
母妻嗷嗷儿女泣,旱苗不雨生蟊螣。
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耕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
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
君不见桃李花,随风飘宕落谁家。
又不见君子竹,叶叶冰霜守寒绿。
忠臣许身能殉国,列女许身心不惑。
沈家有女子,未嫁夫已死。
自言生为夫家人,死作夫家鬼。
有眼不识夫君面,妾心如石不可转。
有足不及夫家门,妾身安得如车轮。
东流之水来胥溪,万年不复流向西。
妾身愿随水流去,直到黄泉葬夫处。
嗟哉陆家女死馀千年,今得此女心同然。
后恐太史遗青编,援笔特书贞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