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萼红.录别》
《一萼红.录别》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一萼红

夜迢迢。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

冷黛镌颦,明波画睐,嫣韵堪比陵苕。

更携扇、邀凉藓径,正柳外、斜月转西寮。

珠露横阶,玉河案户,人影单绡。

曾记看荷时节,泛红窗蠡艇,茶榼诗瓢。

散絮经年,团沙此夜,分袂须缓明朝。

便来岁、瓜期未远,怕再见、多半鬓丝凋。

听否西风过梧,落叶萧萧。

(0)
鉴赏

这首《一萼红·录别》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词中描绘了夜晚离别的凄美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夜迢迢”,夜晚漫长而寂静,为离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在淡淡的香气和半醉的酒意中,增添烛光,倚靠红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冷黛镌颦,明波画睐,嫣韵堪比陵苕”,描写了女子眉眼间的哀愁,如同山上的野花一般美丽却带着一丝凄凉。“更携扇、邀凉藓径,正柳外、斜月转西寮”,在清凉的石径上,女子手执扇子,邀请着斜月,漫步于柳树之外,西寮的月光下,更显孤独。“珠露横阶,玉河案户,人影单绡”,露珠横铺台阶,如玉般的河流映照门户,人影孤单,穿着单薄的纱衣,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凄凉与孤寂。“曾记看荷时节,泛红窗蠡艇,茶榼诗瓢”,回忆起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泛舟于红窗蠡艇之上,品茗吟诗,如今却只能各自分离。“散絮经年,团沙此夜,分袂须缓明朝”,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今晚的相聚却要等到明天才能分别,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不舍。“便来岁、瓜期未远,怕再见、多半鬓丝凋”,虽然知道明年还有相聚的机会,但害怕再次相见时,两人的鬓发已斑白,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听否西风过梧,落叶萧萧”,最后以西风过梧桐,落叶飘零的景象结束,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岁月的无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哀愁,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离别之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石床

乔柯百尺凌高秋,下有石榻䔆古丘。

名公携家赖远游,题名勒石岩阿留。

当时在侧凡几人,亲见落笔腾蛟虬。

新泉汲回满银盎,儿童惊喜光盈眸。

急呼罐鼎爇松子,一瓯花乳清香浮。

水窗团坐共矜赏,奚啻拔宅登瀛洲。

昔贤往矣等鸿爪,后世宝此如共球。

游人确立不敢坐,或恐麟甲蟠岩幽。

惟有群仙醉中时,过此卧听万壑松风飕。

愧我未能别篆籀,空抚陈迹怀前修。

(0)

古寺

连山云气深,苍藓断人迹。

秋草没荒池,残阳余破壁。

院静不逢僧,满地松阴碧。

古佛犹含情,拈花笑对客。

(0)

和九日龙山登高

戏马台荒莫问津,且移双屐上嶙峋。

非无白社能留客,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夕阳衰草吊春申。

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

(0)

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二

拈花寻放处,花意复如何。

风定树犹籁,潭空水不波。

及时还自省,非想忽成魔。

解释无穷妙,香光静处多。

(0)

读书东林书院追怀邵文庄公二首·其一

二更古寺一灯青,梵阁秋风语刹铃。

铃语分明谈往事,萧萧落木晚柑亭。

(0)

丁丑春秦大司空味经表叔扈跸南旋因同归里抵家未及信宿即登舟先次望亭驿匆匆留别内子

妒花风雨满春城,泪洒空杯送远行。

便觅封侯何太急,到家寒食去清明。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