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迢迢。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
冷黛镌颦,明波画睐,嫣韵堪比陵苕。
更携扇、邀凉藓径,正柳外、斜月转西寮。
珠露横阶,玉河案户,人影单绡。
曾记看荷时节,泛红窗蠡艇,茶榼诗瓢。
散絮经年,团沙此夜,分袂须缓明朝。
便来岁、瓜期未远,怕再见、多半鬓丝凋。
听否西风过梧,落叶萧萧。
夜迢迢。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
冷黛镌颦,明波画睐,嫣韵堪比陵苕。
更携扇、邀凉藓径,正柳外、斜月转西寮。
珠露横阶,玉河案户,人影单绡。
曾记看荷时节,泛红窗蠡艇,茶榼诗瓢。
散絮经年,团沙此夜,分袂须缓明朝。
便来岁、瓜期未远,怕再见、多半鬓丝凋。
听否西风过梧,落叶萧萧。
这首《一萼红·录别》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词中描绘了夜晚离别的凄美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夜迢迢”,夜晚漫长而寂静,为离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趁香初酒半,添烛倚红箫”,在淡淡的香气和半醉的酒意中,增添烛光,倚靠红箫,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冷黛镌颦,明波画睐,嫣韵堪比陵苕”,描写了女子眉眼间的哀愁,如同山上的野花一般美丽却带着一丝凄凉。“更携扇、邀凉藓径,正柳外、斜月转西寮”,在清凉的石径上,女子手执扇子,邀请着斜月,漫步于柳树之外,西寮的月光下,更显孤独。“珠露横阶,玉河案户,人影单绡”,露珠横铺台阶,如玉般的河流映照门户,人影孤单,穿着单薄的纱衣,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凄凉与孤寂。“曾记看荷时节,泛红窗蠡艇,茶榼诗瓢”,回忆起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泛舟于红窗蠡艇之上,品茗吟诗,如今却只能各自分离。“散絮经年,团沙此夜,分袂须缓明朝”,时间流逝,一年又一年,今晚的相聚却要等到明天才能分别,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不舍。“便来岁、瓜期未远,怕再见、多半鬓丝凋”,虽然知道明年还有相聚的机会,但害怕再次相见时,两人的鬓发已斑白,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听否西风过梧,落叶萧萧”,最后以西风过梧桐,落叶飘零的景象结束,象征着离别的哀愁与岁月的无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哀愁,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离别之作。
乔柯百尺凌高秋,下有石榻䔆古丘。
名公携家赖远游,题名勒石岩阿留。
当时在侧凡几人,亲见落笔腾蛟虬。
新泉汲回满银盎,儿童惊喜光盈眸。
急呼罐鼎爇松子,一瓯花乳清香浮。
水窗团坐共矜赏,奚啻拔宅登瀛洲。
昔贤往矣等鸿爪,后世宝此如共球。
游人确立不敢坐,或恐麟甲蟠岩幽。
惟有群仙醉中时,过此卧听万壑松风飕。
愧我未能别篆籀,空抚陈迹怀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