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梨花犹半绽,塘水已迷漫。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阑。
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
春衣向来脱,带眼斗觉宽。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年年泼火雨,苦作清明寒。
梨花犹半绽,塘水已迷漫。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阑。
酒沫起玉盏,烛泪生铜盘。
春衣向来脱,带眼斗觉宽。
试问彼侠少,何处跨金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长文紫微春雨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雨水连绵不断,仿佛泼火一般寒冷,使得梨花尚未完全盛开,塘水已经泛滥。诗人愁绪满怀,看着天色阴沉,白天似乎更为漫长,夜晚的滴漏声也显得格外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饮酒浇愁,酒沫在玉盏上起舞,烛泪则挂在铜盘上,显示出孤独与寂寥。
诗人感叹春衣已经脱下,腰带的孔眼因衣服宽松而显得更大,暗示了生活的困顿。最后,他以疑问的方式,询问那些往常意气风发的侠士,如今又在哪里策马扬鞭,享受着金鞍的荣华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雨带来的凄清氛围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南屏翁,斯文千古何终穷,清辉灵气斗牛充。
我从公家二老话此事,寒更支坐烛跋红。
哀哉人琴俱亡天地覆,有刀有玉谁错砻。
翁今岿然鲁灵殿,砥柱一叶万仞中。
朅来访我维摩室,我起于坐欣迎公。
惊呼绝叹吾道厄,客卿颖士委蒿蓬。
灶煤苇管不足用,宣城黟水无良工。
奈何盲卒乘钝马,欲写杰作称词雄。
赠公撒雷挥电施敏手,馀事渲染文字如飞虫。
我生哀伤所欠死,十年破砚烟雨濛。
一朝洗眼获玉句,金膏水碧浸方瞳。
翰墨场中身老大,期公盛气晚霞同。
峥嵘素论犹激烈,始信迂儒曲学如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