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山洞拾荆薪,应遇真仙对弈春。
多少胸中高著处,尽教饶尽世间人。
有时山洞拾荆薪,应遇真仙对弈春。
多少胸中高著处,尽教饶尽世间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洞中寻得柴薪,偶遇仙人对弈的场景,展现了隐逸生活与仙道的融合。诗人通过“胸中高著处”表达了隐士的智慧与超脱,而“尽教饶尽世间人”则暗示了隐士的生活态度超越了世俗的纷扰。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对自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结尾处提出了对“神仙”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仙人是能够超然物外、达观自在的人,并非局限于传说中的仙境。这种观点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神仙观念的反思。通过这四句诗,诗人不仅赞美了隐逸生活与仙道的和谐共存,也传达了对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酝云蒸雾暖如烘,一夜南风变北风。
不似寻常响窗纸,渐惊分寸压船篷。
粉妆已斗佳人白,酒面还输老子红。
记取今年呵冻笔,三桥西岸小楼中。
三月晴过半月春,真成好景与良辰。
簪花骑马多游女,掷果呼猿不畏人。
湖山行乐有心赏,天地太平无战尘。
两纪逃名作閒客,乐哉七十九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