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舵芝罘侧。蓦西风、欢催飓母,横吹海立。
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
高涌自、潮头轻掷。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
喜夺命,蛟龙窟。神沙衣带横天末。
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
荡双桨、前无空阔。
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
踏芒屐,痕犹湿。
转舵芝罘侧。蓦西风、欢催飓母,横吹海立。
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
高涌自、潮头轻掷。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
喜夺命,蛟龙窟。神沙衣带横天末。
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
荡双桨、前无空阔。
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
踏芒屐,痕犹湿。
这首词描绘了在渤海遭遇风暴后的壮丽景象与作者的深刻感受。词人俞陛云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海上风暴的震撼与壮美,以及风暴过后海面的平静与生机。
开篇“转舵芝罘侧”,点明了航行的起点,随后“蓦西风、欢催飓母”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风暴来临的瞬间,西风呼啸,仿佛飓风在欢呼,海浪随之而起,形成壮观的景象。“横吹海立”则进一步强调了风暴的威力,海浪如同被横扫一般,直立于海面之上。
接下来,“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描绘了船只在风暴中的艰难航行,尽管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但依然奋力前行。“高涌自、潮头轻掷”则展示了风暴过后,潮水自行涌动,潮头轻盈地抛掷在海面上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之美。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这一句,通过夕阳的余晖与海浪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显凄美的氛围。而“喜夺命,蛟龙窟”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奇迹的赞叹。
“神沙衣带横天末”描绘了远处的沙洲,如同一条飘带横跨天际,增加了画面的广阔感。“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则进一步展现了风暴后的海面,各种水流相互碰撞,五河之力汇聚一堂的壮观景象。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描述了风暴过后,渔舟在夜色中缓缓行驶,如同燕子低飞,而作者则在船中倚枕,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荡双桨、前无空阔”则表达了对前方未知的探索与期待。
最后,“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描绘了接近目的地时的景象,七十二湾环绕,逐渐靠近岸边,灯火闪烁,人声鼎沸,预示着安全与归家的喜悦。“踏芒屐,痕犹湿”则以细节收尾,展现了作者在陆地上行走时留下的足迹,以及对这段经历的深刻记忆。
整首词通过对海上风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勇气与智慧,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探索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钟英才。
晔晔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