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
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
寒深千片竹,霜老一枝松。
甃草枯残水,空潭已化龙。
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
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
寒深千片竹,霜老一枝松。
甃草枯残水,空潭已化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般若寺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首句“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间蜿蜒曲折的小径,仿佛是鸟儿飞翔的轨迹,两侧是苍翠欲滴的山林,如同削尖的芙蓉花一般挺拔。接着,“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描述了诗人或坐或行的情景,倚靠在险峻的石头上,手持短杖,步步为营,既表现了环境的险峻,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寒深千片竹,霜老一枝松”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景象,千片竹叶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坚韧,一枝松树在霜雪中依然挺立,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最后,“甃草枯残水,空潭已化龙”则以富有哲理的结尾,暗示了自然界万物的循环更替,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体,如枯草中的残水,也可能孕育出生命的奇迹,如同空潭中化龙的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婚礼始伏羲,俪皮定其制。
薄物岂足重,所重在礼意。
踵事渐增华,六礼乃明备。
百两咏周诗,文胜反滋弊。
俗见侈全厅,益失古人义。
欧化近输入,文明寓调剂。
费省礼仪详,盛事期可继。
我友柏秋君,数典从新例。
儿妇嘉礼时,会堂宾济济。
我欲远观礼,筋力难自致。
聊寄诗一章,用祝螽麟瑞。
岞崿多奇观,人疑是假山。
松亭藏雾黑,苔壁上云斑。
栈阁凌空险,岩栖履石艰。
鹤眠庭树稳,僮汲井泉悭。
钟磬青冥上,香灯杳霭间。
志图曾旧览,题咏未经删。
叠嶂森南面,双溪转北湾。
飞桥拦水断,古邑带烟閒。
猿啸穿林远,樵声过岭峦。
客寻清梵至,僧背夕阳还。
我亦频来此,柴门不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