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新岩境更奇,笋舆未及敛昏时。
鸦驮落日栖林早,龙带归云入洞迟。
一路烟霞春引梦,万山风雨夜催诗。
天花散尽禅心静,丈室维摩是我师。
麟尾凤头次第游,最嵚崎处最清幽。
满庭花影天香坠,半夜钟声佛水收。
古涧吐云藏宝刹,空山吟月忆琼楼。
题诗尘壁存鸿爪,也当东坡玉带留。
闻说新岩境更奇,笋舆未及敛昏时。
鸦驮落日栖林早,龙带归云入洞迟。
一路烟霞春引梦,万山风雨夜催诗。
天花散尽禅心静,丈室维摩是我师。
麟尾凤头次第游,最嵚崎处最清幽。
满庭花影天香坠,半夜钟声佛水收。
古涧吐云藏宝刹,空山吟月忆琼楼。
题诗尘壁存鸿爪,也当东坡玉带留。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名为《宿碧云寺叠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宿于碧云寺时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与人文氛围的和谐统一。
首联“闻说新岩境更奇,笋舆未及敛昏时”开篇即以“闻说”二字引出对新岩境的期待,接着描述了在黄昏未尽之时,乘坐竹轿(笋舆)前往,还未抵达便已感受到这里的奇异之处。这里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
颔联“鸦驮落日栖林早,龙带归云入洞迟”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乌鸦早早地栖息在树林中,仿佛是夕阳的使者;而龙则引领着归云缓缓进入洞穴,这一动一静的场景,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颈联“一路烟霞春引梦,万山风雨夜催诗”转而描写行进途中所见之景。烟霞缭绕,春意盎然,激发了诗人的梦境;而万山中的风雨之夜,则催促着诗人创作诗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创作灵感。
尾联“天花散尽禅心静,丈室维摩是我师”最后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天花散尽,禅心得以宁静,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同时,将自己比作维摩诘(佛教中的一位大乘菩萨),暗示了对佛法的崇敬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子昔从予游,方读纸上语。
磨砻出圭角,剪拂就规矩。
不为中道废,当振大岳许。
行将拭老眼,看子惊人举。
父子乃天性,钟情谁不然。
教之以义方,先贤有名言。
日严在所尚,私念宜舍旃。
君子不自教,遣随师友肩。
青紫乃馀事,要当知圣贤。
居家务孝弟,立行防悔愆。
穷当慕颜回,达勿为公孙。
庶几幼所学,终身可行焉。
不见下邳丈,秀发从妙年。
束书入贤关,日与英隽联。
忽作何蕃归,甘旨奉晨昏。
丘园事高尚,腹笥常便便。
过庭有奇儿,诗礼得家传。
勉哉尊所闻,慎勿学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