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古徐州,斜阳睥睨愁。
黄河闻改岸,红粉尚名楼。
芳草长埋恨,悲风不待秋。
尚书遗墓在,可有佩环游?
极目古徐州,斜阳睥睨愁。
黄河闻改岸,红粉尚名楼。
芳草长埋恨,悲风不待秋。
尚书遗墓在,可有佩环游?
这首诗《燕子楼》由清代诗人何嘉延所作,通过对古徐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氛围。
首联“极目古徐州,斜阳睥睨愁”,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空间。夕阳斜照,城墙之上仿佛满是忧愁,这种景象既是对历史的遥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颔联“黄河闻改岸,红粉尚名楼”,黄河改道,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而那座名为“红粉”的楼阁,依然屹立,象征着历史记忆中的某些事物虽已消逝,但其影响依旧存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黄河的改道与楼阁的恒久形成鲜明对照,引发人们对时间与永恒的思考。
颈联“芳草长埋恨,悲风不待秋”,芳草萋萋,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悲风未到秋天便已来临,预示着悲伤的情绪早已有之,且难以平息。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
尾联“尚书遗墓在,可有佩环游?”尚书是古代官职,此处借指历史人物,其墓地犹存,却不知是否有人前来凭吊,是否还有人愿意佩戴玉环以示敬意。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下人们是否还能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的反思。
整体而言,《燕子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个人情感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玉妃唤月归海宫,月色澹白涵春空。
银河欲转星靥靥,碧浪叠山埋早红。
宫花有露如新泪,小苑丛丛入寒翠。
绮阁空传唱漏声,网轩未辨凌云字。
遥遥珠帐连湘烟,鹤扇如霜金骨仙。
碧箫曲尽彩霞动,下视九州皆悄然。
秦王女骑红尾凤,半空回首晨鸡弄。
雾盖狂尘亿兆家,世人犹作牵情梦。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故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
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
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
乡人应笑我,昼锦是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