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五步歇,六日七日晴。
岂不念我归,春色相送迎。
前宵社酒散,行将返清明。
红紫小零落,嘤嘤相和鸣。
丛薄山矾花,玩之有馀馨。
亦欲寄所思,归鸿已宵征。
悠悠不可极,恻恻难为情。
荒荒谁与语,脉脉曳杖行。
三步五步歇,六日七日晴。
岂不念我归,春色相送迎。
前宵社酒散,行将返清明。
红紫小零落,嘤嘤相和鸣。
丛薄山矾花,玩之有馀馨。
亦欲寄所思,归鸿已宵征。
悠悠不可极,恻恻难为情。
荒荒谁与语,脉脉曳杖行。
这首元代诗人黄石翁的《自麻仙至笔架道中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淡淡的忧愁。
首句“三步五步歇,六日七日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路崎岖,行走不易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岂不念我归,春色相送迎”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以及沿途春色给予的慰藉与期待,春色仿佛在欢迎着他的归来,又似乎在陪伴他前行。
“前宵社酒散,行将返清明”描述了诗人夜晚饮酒欢聚后,即将踏上归途的情景。这里的“清明”既指节日,也暗含清明时节的清新之意,预示着旅程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红紫小零落,嘤嘤相和鸣”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红花紫花虽已凋零,但仍有鸟儿的鸣叫相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这句诗通过对比凋零的花朵与生机勃勃的鸟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循环之美。
“丛薄山矾花,玩之有馀馨”进一步赞美了山矾花的香气,即使在欣赏之后,那余香仍让人回味无穷。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欣赏。
“亦欲寄所思,归鸿已宵征”表达了诗人想要表达思念之情,却只能看着南飞的大雁独自远行。这一句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悠悠不可极,恻恻难为情。荒荒谁与语,脉脉曳杖行”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无垠的世界时的无力感与孤独,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默默行走,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
幽兰咽露漂嫣紫,雌凤凄吟秋月死。
富平年少娇无愁,一生玉软迷花底。
十二峰头聚碧烟,弹破湘江五十弦。
青陵台下双栖鸟,不化鸳鸯化杜鹃。
无情网罥秋千索,行骢莫绾游丝弱。
散云团雪不成声,银瓶绠断蛟龙攫。
玉钩斜湿疏疏雨,笙囊绣袜埋香土。
横塘西畔袅西风,莲花褪尽莲房苦。
金河八月清霜度,鸿雁嗷嗷引征路。
初从塞北辞黄云,旋向江南认红树。
红树黄云万里程,秋风岁岁事南征。
风起沙头见清影,月明天畔闻孤声。
此去汀洲宿何所,苍梧云深夜来雨。
休言田野多稻粱,须识江湖有网罟。
珠帘翠幕谁家楼,美人初卷珊瑚钩。
一片乍横江上影,数声犹带塞门秋。
忽忆征人碛中见,书成不寄情空乱。
知君遥心愁共飞,思君远目迷方断。
目断心飞人不归,年年空自寄相思。
傥念空闺人独夜,梦回无语雁来时。
我昔登此山,山中觇泉脉。
有涧如疋练,高挂倚天壁。
劈开万仞青,直走一痕碧。
炎天雪霰飞,晴日冰雹射。
今来值时旱,深山愆雨泽。
又开龙用壮,攫碎苍岩石。
此涧为壅塞,滴沥只微液。
无复旧时观,苔存水流迹。
时有松鼠来,就饮足局蹐。
风吹堕松花,鼠惊窜崖隙。
安得三日霖,复见泉百尺。
清夜对弹琴,山月照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