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凌残月去,暮带暝鸦还。
日落光依树,秋深瘦到山。
宦情原自澹,诗意近尤间。
回睇苍茫外,归云未可攀。
晓凌残月去,暮带暝鸦还。
日落光依树,秋深瘦到山。
宦情原自澹,诗意近尤间。
回睇苍茫外,归云未可攀。
这首清代诗人傅泽布的《和车宜年自圆明园归道中作原韵》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首句“晓凌残月去”,写早晨月色尚存,但已接近消逝,暗示着时光的流转。次句“暮带暝鸦还”则描绘了傍晚乌鸦归巢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日落光依树”进一步描绘日暮时分,阳光斜照在树木上,光影斑驳,显得格外宁静。接着,“秋深瘦到山”通过“瘦”字形象地表现出秋天山势的萧瑟与深沉,展现了季节的变迁。
诗人的“宦情原自澹,诗意近尤间”表达了他对官场淡泊的心境,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雅趣。最后,“回睇苍茫外,归云未可攀”以眺望远方的归云,寓言自己虽然向往自然,却难以完全脱离尘世的羁绊,表达出淡淡的无奈与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
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
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
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
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
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
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
谁使人意閒,听浪宜向晚。
谁使澄素心,波静快平远。
泉脉此何来,乱溅崩雪堰。
滚滚漾冰花,斗此珠珍苑。
相斗势未降,碎击琉璃散。
每誇匡瀑飞,玉跳胜瓴建。
应是天液灵,巧与地籁混。
渟泓不尽奇,故此束而卷。
试取浣尘空,喷薄省决挽。
照之须眉扬,挹之醒沉懑。
寄语洗耳人,此际堪嘉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