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
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
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
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
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
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
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
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
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
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
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
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
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
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
这首诗《壮志》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抱负与时代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十立功名,四十退山谷”,以年龄为线索,描绘了从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到中年后的归隐山林,形象地展示了人生的阶段变化和理想追求的转变。接着,“不见两鬓霜,英雄死亦足”一句,表达了即使到了老年,只要能像英雄一样为理想而奋斗,即使头发斑白,也无憾无悔。
“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则通过比喻,将年轻人比作未经雕琢的美玉,暗示了年轻人的潜力与未被发现的价值。接下来的“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才华未展的遗憾,以及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人生不得志,天地皆拳曲”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深切感慨,认为整个世界都因此而显得压抑和扭曲。紧接着,“慷慨对中原,流年何太促”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和流逝时光的豪情与无奈。
最后,“落拓大布衣,许身非碌碌”表明了诗人虽为平民,但内心志向远大,不平凡。“四十四万言,隐轸匡时略”说明诗人有着丰富的学识和深谋远虑,能够为社会贡献智慧。“为天子大臣,上书继臣朔”则是对理想中的角色和作为的向往,希望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理想追求、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理想抱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