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受清凉福,还依云水僧。
到来莲社寂,真似玉壶澄。
夏日犹飞雪,东风不解冰。
家乡逾百里,三伏苦炎蒸。
合受清凉福,还依云水僧。
到来莲社寂,真似玉壶澄。
夏日犹飞雪,东风不解冰。
家乡逾百里,三伏苦炎蒸。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中,诗人来到一处名为“万年社”的地方,感受到不同于外界的清凉与宁静。首句“合受清凉福”,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环境的赞美,认为此处的清凉是应得之福。接着“还依云水僧”一句,点明了诗人与僧侣的相遇,暗示了此地的清幽与僧侣生活的简朴。
“到来莲社寂,真似玉壶澄”两句,通过“莲社”和“玉壶”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纯净。莲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玉壶澄”则比喻水质清澈透明,以此来形象地描绘出万年社的环境之美。
“夏日犹飞雪,东风不解冰”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夏日飞雪和东风不解冰来强调万年社的清凉独特,仿佛置身于四季如春的仙境之中。这种反季节的描写,更增添了诗的奇幻色彩。
最后,“家乡逾百里,三伏苦炎蒸”两句,通过对比家乡的炎热与万年社的清凉,突出了此处环境的宜人。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万年社也保持着凉爽,让诗人感到无比舒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年社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
逝水向东流,前后浪相续。
尼父达机兆,川上叹不足。
人生天地间,百年诚短促。
菁华草头露,光景风中烛。
两鬓成枯蓬,萧萧不再绿。
那知今日欢,不是明朝哭。
所仰唯圣贤,亦复归鬼录。
而况顽冥者,厥身沈利欲。
随流不知返,终世常仆仆。
大化一朝尽,腐灭同草木。
岂若黄绮徒,居然在空谷。
于焉自逍遥,其人美如玉。
吾生千载馀,犹知慕遐躅。
寤寐斯不忘,耿耿在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