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头森宿莽,北邙山下堆丛土。
渭水东流无尽时,邙山北峙常如古。
前栽松柏摧为薪,后栽又复根轮囷。
松柏不知前与后,后人何用泣前人。
北邙山头森宿莽,北邙山下堆丛土。
渭水东流无尽时,邙山北峙常如古。
前栽松柏摧为薪,后栽又复根轮囷。
松柏不知前与后,后人何用泣前人。
这首清代诗人张庚的《北邙山歌》描绘了北邙山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沧桑。诗中以北邙山为背景,山头生长着茂盛的宿莽,山下则是层层叠叠的坟墓,象征着死亡和时间的无情流转。渭水东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邙山则亘古不变,显示出自然与人事的对比。
诗人通过松柏的前后更替,寓意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松柏虽历经摧折,但其根深盘旋,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然而,松柏并不知晓自己的命运轮回,后人看到此景,不禁为前人的离世而感伤。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生死、历史和自然的沉思,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