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黄花节,频伤出塞軿。
况当新抱恨,不比旧趋庭。
桐杖扶边月,风林惨客星。
乳鸦哀苦韵,忍畏老亲听。
每至黄花节,频伤出塞軿。
况当新抱恨,不比旧趋庭。
桐杖扶边月,风林惨客星。
乳鸦哀苦韵,忍畏老亲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儿子在黄花节之际,远赴边塞探望年迈父母的情景,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与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首联“每至黄花节,频伤出塞軿”,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背景——黄花节,一个象征着秋意渐浓、万物凋零的时节,同时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然而,此时主人公却不得不离开家人,踏上前往边塞的旅程,心中满是不舍和伤感。
颔联“况当新抱恨,不比旧趋庭”,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不仅因为即将与父母分离而感到遗憾,还因为新近失去了某个重要的家庭成员(“新抱”可能指新娶的妻子或去世的亲人),使得这次离别更加沉重。同时,与过去在家中(“趋庭”)的时光相比,这次的离别显得更为不同寻常。
颈联“桐杖扶边月,风林惨客星”,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了主人公离别时的场景。他手持着象征着年迈和孤独的桐木拐杖,踏上了通往边塞的道路。边月、风林、客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在离别之际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乳鸦哀苦韵,忍畏老亲听”,以哀鸣的乳鸦之声作为收尾,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他不忍心让年迈的双亲听到自己离去时的哀愁,这既是对父母深沉的爱,也是对自身情感的克制与牺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亲情之重,感人至深。
予方寓小山,感君忽相过。
风标夺莹玉,气语排悬河。
君初佩金印,治蛮真有科。
彼侮我即斩,威行济之和。
使知朝廷尊,帖帖无愆讹。
圣主方求才,四海张网罗。
麒麟并凤凰,所获宁为多。
如君必见取,为君吟菁莪。
平明下碧落,晚投清远峡。
银潢注地来,翠壁连天插。
中含五峰秀,寺载三车法。
龙归石有痕,犀跃无遗柙。
直钓谁得鱼,危矶待鸥狎。
长廊览前题,习之最为甲。
物理求其全,用材无乃狭。
浑诗亦可取,小雨才一霎。
未能臻甫白,源长流不乏。
持杯聊酌茗,清风为停箑。
超然望日下,岚翠忽颓压。
忍涕上孤舟,低头随雁鸭。
一鸟忽惊鸣,众鸟高下噪。
飘风自南至,汹汹结阴瀑。
须臾江涛翻,石裂巨木倒。
禾麻安愗论,畦陇漭若扫。
苍天本好仁,孰使风伯暴。
有叟重咨嗟,吾年行已耄。
此风未尝见,神理所诫告。
我因谕彼侬,天地广覆焘。
噫气亦偶然,何必泥应报。
掉头不吾顾,植杖复悲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