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门之桐行,赠刘铭伯》
《龙门之桐行,赠刘铭伯》全文
清 / 丘逢甲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龙门之桐斲为琴,冰丝玉徽音古音。

琴师携奏九天上,繁弦急管声为瘖。

百神觞帝宜有此,不信天乐翻崇今。

五尺之囊裁古锦,韬以南下江湖深。

明堂清庙非不用,且用邦国坊民淫。

鸱鸮在泮鹙在林,凤皇不来愁人心。

谁扶孤阳抑群阴,嗟哉琴德何愔愔!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龙门之桐行,赠刘铭伯》,通过对龙门之桐制作的古琴的描绘,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首句“龙门之桐斲为琴”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了琴的珍贵材质。接下来,“冰丝玉徽音古音”赞美了琴音的纯净与古朴,暗示了高雅的艺术境界。

“琴师携奏九天上”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琴音之妙,仿佛能直达天庭。然而,“繁弦急管声为瘖”又转折,指出世俗的嘈杂声掩盖了真正的天籁,暗指社会纷扰使高尚音乐难以彰显。“百神觞帝宜有此”表达对理想音乐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琴音应是神灵所享,而非今人所能轻易领略。

“五尺之囊裁古锦,韬以南下江湖深”描述了琴被珍藏的场景,暗示其价值不凡。然而,“明堂清庙非不用,且用邦国坊民淫”揭示了现实矛盾,即尽管这样的好物应该被用于庄重场合,但现实中却被滥用,甚至助长了民间的放纵。

“鸱鸮在泮鹙在林,凤皇不来愁人心”借鸟喻世态,比喻社会混乱,凤凰(象征贤良)未至,令人忧虑。最后,“谁扶孤阳抑群阴,嗟哉琴德何愔愔”感叹无人能拨乱反正,呼唤高尚的琴德回归,体现出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琴为引,寓言深刻,既赞美了艺术之美,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体现了丘逢甲作为爱国诗人的忧患意识。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朝代:清   字:仙根   号:蛰庵   籍贯:南武山   生辰:1864年~1912年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你喜欢

丁卯元日作

泰畤钦柴已庆成,金鸡赦下是兹辰。

百官班立楼前拜,万岁嵩呼竿上人。

正喜含饴看稚子,还叨祭泽及微臣。

老逢嗣圣徵前梦,三十年前岁在寅。

(0)

郡圃小山大资可斋先生所作也石久散而池亦荒恕斋来公补处叠之浚之访求旧记重刊之仍续留题之句以寄可翁翁又和之以某同出可斋之门不鄙赐示借韵为谢·其一

湖嵌散尽重堆叠,池碧堙多旋斸开。

旧记幸存新入石,胜游端待可人来。

(0)

再和前韵谢后村惠生日词·其一

野客相过坐马鞯,论谈大半是农田。

生惭弧矢为男子,老脱簪裳似散仙。

锦卷新词歌永日,茅檐小酌胜常年。

痴因好佛蒙嗤诮,更敢誇张灵运前。

(0)

既旱得雨连日不小住·其二

喜雨还忧雨过多,人生可煞是多魔。

事难恰好天谁问,天本无心可奈何。

(0)

和后村唐衣二首·其二

初服能寻恨已迟,便如野鹿脱拘维。

閒因解带迎风处,冻忆穿靴立雪时。

老守渔蓑随分乐,古多蝉冕叹机危。

不知穷苦哦诗相,破帽从前略似谁。

(0)

句·其一

春城不尽头。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