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司徒,真丈夫,直气棱棱霄汉俱。
致君不作尧舜主,拂衣归卧山中庐。
山中卧,今几载,鹤貌童童履声在。
十书五疏招不回,九重虚席空相待。
北来颉利西羌胡,争问司徒今有无。
乃知系国轻重者,不独庙堂公与孤。
周司徒,真丈夫。
周司徒,真丈夫,直气棱棱霄汉俱。
致君不作尧舜主,拂衣归卧山中庐。
山中卧,今几载,鹤貌童童履声在。
十书五疏招不回,九重虚席空相待。
北来颉利西羌胡,争问司徒今有无。
乃知系国轻重者,不独庙堂公与孤。
周司徒,真丈夫。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边贡对周司徒的赞美之作。周司徒被描绘为一位真正的男子汉,其正直的气概如同直冲云霄,与天齐高。他本可辅佐君王成为像尧舜一样的明君,却毅然决然地选择退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诗中提到,尽管周司徒深居山中,但他的名声并未因此而消逝。他的形象如仙鹤般清雅,脚步声犹在耳边回响。他多次以书信和奏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并未得到朝廷的回应。然而,即便如此,周司徒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诗中还暗示了国家的命运并非完全取决于庙堂之上的官员,而是需要像周司徒这样的贤士共同承担。北来的颉利和西来的羌胡虽是威胁,但真正能决定国家命运的,是那些如周司徒一般坚持正义、不畏权势的英雄。
通过这首诗,边贡不仅颂扬了周司徒的高尚品德和坚定意志,也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忧虑。
十月寒犹未,幽人乐自便。
看山行觅句,扫石坐谈玄。
一径藤萝月,数家桑柘烟。
旧时钓鱼处,枯木倒寒泉。
忆公泪悬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忼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