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汉昭回月正中,圣君严祀答苍穹。
冕旒肃肃威仪盛,玉帛煌煌典礼崇。
卤簿香飘凝瑞霭,箫韶声奏度祥风。
百神咸格宸衷喜,愿祝繁釐万国同。
云汉昭回月正中,圣君严祀答苍穹。
冕旒肃肃威仪盛,玉帛煌煌典礼崇。
卤簿香飘凝瑞霭,箫韶声奏度祥风。
百神咸格宸衷喜,愿祝繁釐万国同。
此诗描绘了明代一次庄严的祭祀仪式,诗人王绂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宏大与神圣。首句“云汉昭回月正中”描绘了祭祀时的自然景象,月光皎洁,映照着天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圣君严祀答苍穹”点明了祭祀的对象是天帝,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之情。
“冕旒肃肃威仪盛,玉帛煌煌典礼崇”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祭祀现场的壮观景象。冕旒代表了帝王的尊严和权威,玉帛则是祭祀时常用的祭品,象征着纯洁与敬意。这两句通过描绘服饰与祭品的华美,展现了仪式的隆重与庄严。
“卤簿香飘凝瑞霭,箫韶声奏度祥风”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仪式的氛围。卤簿是指仪仗队,香烟缭绕,瑞气凝聚,箫韶之音悠扬,祥风轻拂,整个场景充满了祥和与神秘的气息。
最后,“百神咸格宸衷喜,愿祝繁釐万国同”表达了对天地诸神的虔诚祈求,希望他们能接受皇帝的心意,赐福于天下万民。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再现了一次盛大而神圣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礼仪、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何许登临,路绕芜城,冈连楚*。
爱流云低响,歌催琼树,微波照影,人艳仙桃。
松院移尊,柳桥携袖,随处兰舟且暂捎。
秋无际,望空江雁远,落木天高。
不妨左手持螯。
更右把、金尊送浊醪。
叹鸡台草暗,凄然兴废,龙山烟冷,老矣英豪。
白发宁饶,黄花任插,要里西风破帽牢。
刘郎醉,把吴笺笑擘,试与题糕。
客汝知乎,载酒轻舟,看花小车。
胜炎州出使,瘴浮征旆,禁门待漏,霜满朝靴。
岁去堂堂,老来冉冉,瓶雀飞时手怎遮。
平生事,叹山林迹远,霄汉程赊。
从渠梦蝶疑蛇。
得放懒、还须自在些。
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
客问先生,归宜早计,醉后之言可信耶。
鸥盟在,任渔蓑江上,雨细风斜。
天上玉堂,海外瀛洲,山中蜕岩。
甚六十四岁,出持使节,八千余里,来驻征骖。
香火缘深,功名意薄,梦觉仙家雪满簪。
桐花社,喜酒边莺燕,诗外云岚。
锦堂容我清酣。
拥画烛、金钩手屡探。
怪朗吟御史,笑回红粉,送归司马,泪湿青衫。
蜀魄春多,塞鸿秋远,无限离情老不堪。
空留意,在水光山色,江北江南。
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
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萼点驼酥,口攒金磬,心凝檀粉。
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
说与玉龙莫品,怕宫波、一般流浪。
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
沉水全熏,檗丝密缀,额黄深晕。
乍燕姬未识,是花是蜡,笑偎人问。
晚山青。
一川云树冥冥。
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
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飞萤。
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
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空留在、六桥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
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
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
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