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无地足栖迟,木落溪寒又一时。
瘦骨且随岩壑老,素香不使水云知。
濛濛太古几忘岁,寂寂空林欲待谁。
倚石自怜霜雪意,百年春色正相期。
孤芳无地足栖迟,木落溪寒又一时。
瘦骨且随岩壑老,素香不使水云知。
濛濛太古几忘岁,寂寂空林欲待谁。
倚石自怜霜雪意,百年春色正相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高独立、与世隔绝的冬日景象。诗人以“孤芳”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世间独行、不受世俗束缚的高洁情操。诗中“木落溪寒”、“瘦骨”、“素香”等词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淡泊。
“濛濛太古几忘岁”,描绘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模糊感,仿佛置身于远古的世界,岁月在这里变得不那么重要,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超脱态度。“寂寂空林欲待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等待的主题,空荡的林间似乎在呼唤着某种存在,但又似乎在等待着无人知晓的答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最后,“倚石自怜霜雪意,百年春色正相期”,诗人以“霜雪”象征自己的坚守与纯洁,即使在严冬中也不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生命中春色的向往。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自我肯定,也是对生命永恒价值的一种追求和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