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不下岭云蒸,欲识庐山竟未能。
料是加冠延汲黯,谁为发被写姜肱。
见龙无首庸非吉,食马至肝元不应。
要已相逢通半面,莫教胸本漏嘉陵。
天风不下岭云蒸,欲识庐山竟未能。
料是加冠延汲黯,谁为发被写姜肱。
见龙无首庸非吉,食马至肝元不应。
要已相逢通半面,莫教胸本漏嘉陵。
这首诗以“望庐山云封其顶怅甚”为题,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与遗憾之情。
首联“天风不下岭云蒸,欲识庐山竟未能”,描绘了庐山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一睹庐山真容却不得的遗憾心情。这里运用了“天风不下岭云蒸”的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庐山云雾的壮观与不可捉摸。
颔联“料是加冠延汲黯,谁为发被写姜肱”,通过引用历史人物汲黯和姜肱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庐山的赞美。汲黯是汉代名臣,姜肱则是东汉孝子,诗人在这里暗示庐山如同这些历史人物一样,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令人敬仰的精神品质。
颈联“见龙无首庸非吉,食马至肝元不应”,运用了“见龙无首”这一成语,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里将庐山比作“龙”,而“无首”则寓意着庐山的美不胜收,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后一句“食马至肝元不应”则可能是在借喻,表达了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即事物的价值往往超出了表面的描述。
尾联“要已相逢通半面,莫教胸本漏嘉陵”,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完全领略庐山之美,但已经有所感悟和收获。这里的“通半面”可以理解为对庐山美景的初步认识,“莫教胸本漏嘉陵”则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更加开阔,不被眼前的局限所束缚,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悟庐山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记得才逢樱笋候,生怜瘦减桃花。
从教闲日好邀遮。敲残雕玉局,斗尽郁金芽。
窣地薄寒风料峭,博山残篆斜斜。
称身衫袖剪轻霞。卷帘迎宿燕,凭槛数昏鸦。
榥茁松毛,帘锼竹尾,新年还借杯暖。
瘿香晨火添篝,烛泪夕妆界线。
儿童爆竹,赚满地、红心攒箭。
怕早春、频返楼台,暗共落梅飘散。
君去惜、半江浪剪。侬伫忆、汉皋佩缓。
废池犹厌言兵,画梁更无燕管。
灯期雪妒,谩粉饰、江山平远。
料海尘、愁宴宵阑,冷睨旧人筝雁。
词人例有花边福,禁秋鬓丝如许。
泪揾鸾笺,香销凤帕,葳锁斜街深处。狂名累汝。
只万里关河,十年词赋。
缟夜相思,一痕低挂凤城树。
天涯侬去更远,甚西风吹断,霜塞羁羽。
叠损桃花,研余麝墨,低黯绮栊愁句。明妆淡伫。
仅钿尺寒灯,熨残金缕。警梦骡铃,后朝刚十五。
乱离愁绪怜霜鬓,寒云低压秦树。
杜陵诗句最凄凉,落木惊风雨。羡塞雁归程劲羽。
关河依旧无今古。
对澹宕秋容,雅韵远珍丛倩影,解予心素。
堪笑似水流年,萧郎老大,閒情难为重赋。
强扶幽恨立昏黄,脉脉凭谁语。挂檐角残阳一缕。
昏鸦选树频来去。
问此兴何时再,曳杖重寻,旧经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