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翛翛翠两竿,含风泛雪拂云端。
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
石上翛翛翠两竿,含风泛雪拂云端。
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竹石图景。首句“石上翛翛翠两竿”,以“石上”点明背景,突出竹子生长的环境之峭拔;“翛翛”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而“翠两竿”则以绿色渲染出竹子的生机与挺拔。次句“含风泛雪拂云端”,进一步展现了竹子在自然界的姿态,无论是和风细雨还是飞雪漫天,竹子都能从容不迫,甚至能触及云端,展现出其高洁与坚韧。
后两句“时平讼简文书静,最好秋官署里看”,转而从观者的角度出发,描述了在官署中欣赏这幅竹石图的情境。在太平盛世,诉讼案件稀少,公文也相对平静,这样的时刻最适合在官署中细细品味这幅作品。这里的“秋官署”可能是指古代处理司法事务的官署,通过这一场景的设定,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崇尚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石图的自然之美,并巧妙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深情赞美。
尽怪吴苏地,琼花冷不销。
时贤临水国,天气似中朝。
密逐江云堕,轻随海吹飘。
影沉松坞乱,片响苇蓬焦。
粉拂龙头舫,缯铺雁齿桥。
煮茶收岁计,宜稻采民谣。
拔笋芽先出,欺梅蕊自凋。
谁言未盈尺,犹称不封条。
郡守齐黄霸,明君迈帝尧。
县官惜歌咏,翻恐笑渔樵。
僧催坐夏麦留寒,吴人未御絺绤单。
溪云谷雨作昏翳,思假快饮消沈烦。
商人远处抱圭璧,千里来从建溪侧。
报云蛰户起惊雷,鞭走龙蛇鬼神力。
色新茗嫩取相宜,留得一年春雪白。
先修天贡奉珍团,次向人间散春色。
僧窗虚白无埃尘,碾宽罗细杯勺匀。
寒泉一种已清绝,况此灵品天香新。
人间富贵有除折,静中此味真殊绝。
谁言僧饭独萧条,胜处谁容较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