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与说乘槎。无计留他。春花夜月尽鸣笳。
只有青青双眼在,曾见繁华。飘泊向天涯。
何处吾家。浮萍知否是杨花。
自恨不如枝上鸟,犹自喳喳。
相与说乘槎。无计留他。春花夜月尽鸣笳。
只有青青双眼在,曾见繁华。飘泊向天涯。
何处吾家。浮萍知否是杨花。
自恨不如枝上鸟,犹自喳喳。
这首《浪淘沙·难后留别》是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徐石麒所作,表达了词人在经历困境后的离别之情。词中以“乘槎”(古代神话中的木筏,象征着漂泊不定)为引子,描绘了词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感叹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已逝去,只剩下回忆中的繁华景象。"只有青青双眼在,曾见繁华",这两句深情地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眼前落寞的无奈。
接下来,词人感慨自己如同飘泊的浮萍,不知家在何方,暗示了生活的动荡不安。"何处吾家",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词人借"浮萍知否是杨花",将自己比作随风飘荡的杨花,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鸟儿的羡慕,"自恨不如枝上鸟,犹自喳喳",既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寓言了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词人的人生际遇和内心世界。
罗浮梅花别有村,白头村主招花魂。
幽香万斛媚幽径,皎皎不受纤尘昏。
芳名可入石湖谱,孤踪独寄于陵园。
攀枝嗅英转芳烈,迷香何必誇春温。
谁向城头叹摇落,三叠画角东方暾。
春光岂欲漏消息,不寻朱户寻柴门。
琼瑶满树入鼻观,天香沁骨谁为言。
汝花有神更有意,临风眷恋西园樽。
使君昔住飞云峰,桃花满地皆春风。
使君今游飞猿峤,寂寂桃花生绿茑。
绿茑牵蔓蟀蟋鸣,野人走看车彭彭。
碇冈老父持钱送,麻源儿童拍掌迎。
螭碑百尺世不改,行人指点泪如漼。
我思使君君再来,榕溪明月长相待。
呜呼,榕溪明月长相待。
羊鹤山人年七十,步履如飞尤健食。
两肩覆雪自丝丝,满颊渥丹何熠熠。
人言君是地行仙,泉石优游不记年。
曾从芝隐朝黄阙,曾向桃康弄紫烟。
晚岁移居珠海曲,拾得蚌胎千万斛。
一珠在掌百不忧,照乘一珠仍出腹。
蚌老珠呈莫道迟,双珠照耀老传时。
携来姹女两三辈,应有金童四五儿。
人世生儿何用蚤,我有七儿殊潦倒。
两儿已得两明珠,老年便可开怀抱。
七十生儿世所稀,儿较徐卿更绝奇。
何日挂帆会汤饼,为君再赋少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