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扫地拥氍毹,却饮辞荤称病躯。
卧向青山三日后,消来杂念半分无。
风应扫雾开千嶂,雨为清尘遍九衢。
郊罢愿颁宽大诏,坐教海宇尽欢娱。
焚香扫地拥氍毹,却饮辞荤称病躯。
卧向青山三日后,消来杂念半分无。
风应扫雾开千嶂,雨为清尘遍九衢。
郊罢愿颁宽大诏,坐教海宇尽欢娱。
这首诗描绘了斋居生活的情景与心境。首句“焚香扫地拥氍毹”渲染出一种静谧、虔诚的氛围,通过焚香、扫地和拥氍毹的动作,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与仪式感。接着“却饮辞荤称病躯”则透露出诗人对饮食的节制与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心的某种避世或修行之意。
“卧向青山三日后”一句,将诗人置于自然之中,与青山为伴,隐喻着心灵的净化与与世隔绝的状态。“消来杂念半分无”则直接表达了斋居生活对于去除杂念、心灵净化的效果,体现出诗人追求精神纯净的愿望。
后四句“风应扫雾开千嶂,雨为清尘遍九衢”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着斋居生活对人心灵的洗涤与净化,风扫除迷雾,雨洗净尘埃,寓意着内心世界的清明与纯净。最后“郊罢愿颁宽大诏,坐教海宇尽欢娱”表达了诗人希望以宽大的心胸治理天下,让整个世界充满欢乐的愿望,体现了其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斋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故复和前韵,以述其情,并以留别吴下诸友。
时十三年六月初也牙齿豁来久,老气尚横秋。
买得归耕黄犊,儿辈幸无愁。
相近六龙城下,只在三家村里,结屋小如舟。
倚树览山色,且免赋登楼。
看官爵,都不似,醉乡侯。
里翁闲话,便同学士坐瀛洲。
寄语东吴朋友,乘兴能来*浦,舣棹听渔讴。
无酒不须虑,解我破貂裘。
尘拂风生,熏炉烟袅,剧谈天上人间。
冯夷击鼓,白凤舞昆山。
惊倒五陵年少,听三老、□角鸣湍。
江南好,梅前菊后,天气带微寒。
客来虽话别,重歌旧曲,不是阳关。
笑闲云似我,时去时还。
最喜烽烟尽息,青天净、一镜团团。
重来也,寻盟鸥鹭,访竹问平安。
玉雪梨涡,锦云桃扇,紫箫双凤和鸣。
觥船初棹,烟绕博山青。
最喜清和天气,绿阴静、梅雨初晴。
高斋里,马融书帐,风卷绛纱轻。
华年才几许,培风健翮,曾试修程。
偶归来林下,间听松声。
笑道葵花似我,芳心在、向日长倾。
黄河水,如今重看,朝□暮还清。
无端汤武,吊伐功成了。
赚尽几英雄,动不动、东征西讨。
七篇书后,强辨竟无人,他两个,至诚心,到底无分晓。
髑髅满地,天也还知道。
谁解挽银河,教净洗、乾坤是好。
山妻笑我,长夜饭牛歌,这一曲,少人听,徒自伤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