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
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
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
山寒草木郁葱茜,逼耳似闻猿狖鸣。
悬崖乱石互回转,震吼正坐不得平。
珠跳云沸巧潨射,晴昼雨雹驱雷霆。
壮哉造化融结此,故使水石相喧轰。
妙音流出无尽藏,乃与衲子门庭争。
飞桥赑屃跨虚碧,面对五老峰峥嵘。
我来云物为开霁,当暑万壑松风生。
提携更得二三子,杖履不辜丘壑情。
垂瓶得水不敢漱,老坡旧约今寻盟。
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
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
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
山寒草木郁葱茜,逼耳似闻猿狖鸣。
悬崖乱石互回转,震吼正坐不得平。
珠跳云沸巧潨射,晴昼雨雹驱雷霆。
壮哉造化融结此,故使水石相喧轰。
妙音流出无尽藏,乃与衲子门庭争。
飞桥赑屃跨虚碧,面对五老峰峥嵘。
我来云物为开霁,当暑万壑松风生。
提携更得二三子,杖履不辜丘壑情。
垂瓶得水不敢漱,老坡旧约今寻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三峡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桥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游历感受。
诗的开头“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一次旅行,途中遇到了官府的文书,返回京城。接着“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表达了对未能再次亲临三峡的遗憾,以及对那里的潺潺流水声的怀念。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描述了诗人此次前往武昌的行程,途中经过庐山,感到欣喜。接下来“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提到在栖贤寺前的小三峡,诗人擦亮眼睛,感觉视野更加明亮。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描绘了夜晚在黄牛山见到明月,以及瞿塘峡和滟滪堆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壮丽。接着“山寒草木郁葱茜,逼耳似闻猿狖鸣”描述了山寒草木茂盛,仿佛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悬崖乱石互回转,震吼正坐不得平”描绘了悬崖峭壁间的乱石相互交错,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紧接着“珠跳云沸巧潨射,晴昼雨雹驱雷霆”形容云层间珠光闪烁,如同沸腾的水珠,晴天里仿佛有雨雹在空中驱赶着雷鸣。
“壮哉造化融结此,故使水石相喧轰”赞叹大自然的奇妙创造,使得水与石头相互碰撞,发出轰鸣之声。最后“妙音流出无尽藏,乃与衲子门庭争”表示美妙的声音如同从无穷的宝藏中流出,与僧侣们的修行之地相竞争。
“飞桥赑屃跨虚碧,面对五老峰峥嵘”描绘了一座飞架于碧空之上的桥梁,面对着五老峰的峻峭。诗人来到这里,云雾散去,暑热中松风四起,与朋友一同游玩,享受自然之美。
“提携更得二三子,杖履不辜丘壑情”表示在游玩过程中,得到了几位好友的陪伴,没有辜负对山水之情的向往。最后“垂瓶得水不敢漱,老坡旧约今寻盟”提到诗人像苏轼一样,虽然得到了清泉,却不敢直接饮用,而是寻找与友人的约定,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三峡桥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今夕知何夕,吾意亦良适。
明月满船蓬,清风动帷席。
过雨前溪浑,停云半空白。
衰荷无娇红,老梧有枯碧。
频更烛对棋,仍把酒浇石。
岁行变暄凉,朋情慨离索。
相思日以长,孤吟夜方寂。
露下客衣单,草际萤光奕。
年年脩玩心,一醉不得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