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峡桥》
《三峡桥》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

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

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

山寒草木郁葱茜,逼耳似闻猿狖鸣。

悬崖乱石互回转,震吼正坐不得平。

珠跳云沸巧潨射,晴昼雨雹驱雷霆。

壮哉造化融结此,故使水石相喧轰。

妙音流出无尽藏,乃与衲子门庭争。

飞桥赑屃跨虚碧,面对五老峰峥嵘。

我来云物为开霁,当暑万壑松风生。

提携更得二三子,杖履不辜丘壑情。

垂瓶得水不敢漱,老坡旧约今寻盟。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三峡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桥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游历感受。

诗的开头“我昔曾作云安行,道逢除书还玉京”,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一次旅行,途中遇到了官府的文书,返回京城。接着“至今遗恨不一到,与听三峡流泉声”表达了对未能再次亲临三峡的遗憾,以及对那里的潺潺流水声的怀念。

“此来又谪武昌去,庐山当道欣所经”描述了诗人此次前往武昌的行程,途中经过庐山,感到欣喜。接下来“栖贤寺前小三峡,拭目便觉增双明”提到在栖贤寺前的小三峡,诗人擦亮眼睛,感觉视野更加明亮。

“黄牛明月坐中见,瞿塘艳滪森相迎”描绘了夜晚在黄牛山见到明月,以及瞿塘峡和滟滪堆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壮丽。接着“山寒草木郁葱茜,逼耳似闻猿狖鸣”描述了山寒草木茂盛,仿佛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悬崖乱石互回转,震吼正坐不得平”描绘了悬崖峭壁间的乱石相互交错,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紧接着“珠跳云沸巧潨射,晴昼雨雹驱雷霆”形容云层间珠光闪烁,如同沸腾的水珠,晴天里仿佛有雨雹在空中驱赶着雷鸣。

“壮哉造化融结此,故使水石相喧轰”赞叹大自然的奇妙创造,使得水与石头相互碰撞,发出轰鸣之声。最后“妙音流出无尽藏,乃与衲子门庭争”表示美妙的声音如同从无穷的宝藏中流出,与僧侣们的修行之地相竞争。

“飞桥赑屃跨虚碧,面对五老峰峥嵘”描绘了一座飞架于碧空之上的桥梁,面对着五老峰的峻峭。诗人来到这里,云雾散去,暑热中松风四起,与朋友一同游玩,享受自然之美。

“提携更得二三子,杖履不辜丘壑情”表示在游玩过程中,得到了几位好友的陪伴,没有辜负对山水之情的向往。最后“垂瓶得水不敢漱,老坡旧约今寻盟”提到诗人像苏轼一样,虽然得到了清泉,却不敢直接饮用,而是寻找与友人的约定,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

整首诗通过对三峡桥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偶作·其二

天涯地角古来传,今在天涯地角边。

日日江头望江水,蛮风瘴雨又凄然。

(0)

题瑞相寺

路入禅关僻,僧迎取衲披。

自怜重到此,还忆旧游时。

泉石清虚境,松筠古老姿。

问师从此别,鹤驾几回知。

(0)

减字木兰花·其四次韵陈莹中题韦深道寄傲轩

莫非魔境。强向中间谈独醒。一叶才飞。

便觉年华太半归。醉云可矣。认著依前还不是。

虚过今春。有愧斜川得意人。

(0)

临江仙·其二景修席上再赋

难得今朝风日好,春光佳思平分。

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何时弦上意,重为拂桐孙。

(0)

观剧夜归遇雪示栽甫

随处追欢强汝行,宵深何惮叩重城。

午前风起吾初料,曲罢人归雪已生。

国事只堪娱爨弄,芳膏能不恨灯明。

却从摇兀巾车里,换蜡张帷过短更。

(0)

溪上

今夕知何夕,吾意亦良适。

明月满船蓬,清风动帷席。

过雨前溪浑,停云半空白。

衰荷无娇红,老梧有枯碧。

频更烛对棋,仍把酒浇石。

岁行变暄凉,朋情慨离索。

相思日以长,孤吟夜方寂。

露下客衣单,草际萤光奕。

年年脩玩心,一醉不得惜。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