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药山三咏·其一问道室》
《药山三咏·其一问道室》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骨相崭岩心已安,松林谈道不胜寒。

习之不会高人意,便作天云瓶水看。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题为《药山三咏(其一)问道室》。诗中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松林中与道友探讨佛法的情景,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道义的执着追求。

首句“骨相崭岩心已安”,以“骨相”比喻修行者的内在精神状态,形容其虽外表坚毅,内心却已达到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这反映了修行者通过长期的修炼,心灵得到了净化,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界。

次句“松林谈道不胜寒”,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在松林中与道友讨论佛法的情景。松林象征着清幽、静谧的环境,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是修行者心灵的栖息地。他们谈论佛法,虽然外界可能寒冷,但内心的温暖与智慧的光芒足以抵御外在的严寒,体现了修行者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

后两句“习之不会高人意,便作天云瓶水看”,则表达了对修行过程中的理解与实践的思考。这里的“习之”指的是学习与实践佛法的过程,“高人意”则是指高深的佛法或高明的见解。诗人认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或不符合自己理解的情况,不应轻易否定或放弃,而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将这些复杂难懂的概念比作“天云瓶水”,即像天空中的云朵和瓶中的水一样,看似难以捉摸,实则自有其规律与美丽。这表明了诗人对佛法深入理解的态度,以及对修行过程中各种挑战的积极应对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在自然环境中探讨佛法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在世界的超然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与实践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山中见桃花李花

锦里春风遍海棠,别时无计奈红芳。

山中桃李浑疑晚,犹有残红断客肠。

(0)

夜闻骤雨枕上二首·其二

山南未作小徘徊,坐想奔流万壑雷。

三峡桥边风雨样,先将此谶入诗来。

(0)

时宰生日乐章七首·其五歌泰和章第五

马牛归,文轨同。洛邑宅,神邱蒙。神光流,爟火通。

君车驾,款郊宫。君车回,霈泽丰。神既娱,景冲融。

俗阜康,君乐雍。愿寿公兮报公功。

(0)

北湖暮春十首·其四

长安市里人如海,静寄庵中日似年。

梦断午窗花影转,小炉犹有睡时烟。

(0)

雨后顿有秋意得小诗四绝·其四

秋深时节在家乡,忆得黄花未著霜。

故国不堪回首望,绿樽辜负五重阳。

(0)

次韵苏元藻对雪长句

晚来风定雪初平,到手杯行不暂停。

夜色远欺江月白,天花宁羡野梅馨。

遥瞻玉阙心先喜,一见瑶林眼自青。

回首西湖在何许,借君诗作远山屏。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