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横江去,虚堂立道偏。
雨声杨柳外,风色杏花前。
有泪沾诗宿,无歌述酒仙。
采江千古恨,号认向谁传。
路出横江去,虚堂立道偏。
雨声杨柳外,风色杏花前。
有泪沾诗宿,无歌述酒仙。
采江千古恨,号认向谁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怀古的感情。"路出横江去,虚堂立道偏"两句,设定了一个行走在古老道路上的场景,其中“虚堂”可能指的是一处废弃或空旷的建筑,通过“立道偏”,传达出一种偏僻与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雨声杨柳外,风色杏花前"则是对自然界的精细描绘。诗人将雨声比作背景音响,与杨柳相伴,而风中带着杏花的香气,这些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情境。
"有泪沾诗宿,无歌述酒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有着深情厚谊,但却无从表达,甚至连酒也无法成为抒发情感的媒介。
最后两句“采江千古恨,号认向谁传”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他在长江边上收集着千年来积累的情感与遗憾,却不知道应该将这些情感传递给谁。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也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无声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凸显出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