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翛翛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开万壑留。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到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风雨翛翛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开万壑留。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到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风雨中的山寺景象,充满了静谧和孤寂。开篇“风雨翛翛似晚秋”,便设定了整个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萧瑟的秋意。
接下来的“鸦归门掩伴僧幽”,则是对寺庙中生活的一种描绘,黑鸦归巢,与寺里的僧侣一同享受这份寂静。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的生活态度。
“云深不见千岩秀”,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山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紧接着“水涨初开万壑留”,则显示了雨后的河流开始泛滥,山谷间的水声此起彼伏,既展现了自然之力的雄伟,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
中间两句“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到竟沈浮”,则是对内心感受的一种抒发。寺庙中的钟声唤醒了诗人的梦境,但那梦回后的空旷与无奈,以及书信的来往中所蕴含的情感起伏,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
最后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自我认知和警醒。面容如同田字般平淡,不再是往日的模样;同时,也在告诫自己不要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物,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尽相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孤寂生活的接受与享受,以及对世俗荣耀的超然物外。
人皆得令室,我命独何咎。
不遇姜任德,正值丑恶妇。
才质陋且俭,姿容剧嫫母。
鹿头猕猴面,椎额复出口。
折頞靥楼鼻,两眼䫜如臼。
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
头如研米槌,发如掘扫帚。
恶观丑仪容,不媚似铺首。
暗钝拙梳髻,刻画又更丑。
妆颊如狗舐,额上独偏厚。
朱唇如踏血,画眉如鼠负。
傅粉堆颐下,面中不遍有。
领如盐豉囊,袖如常拭釜。
履中如和泥,爪甲长有垢。
脚皲可容箸,熟视令人呕。
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