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这首诗《诫杀生文》以动物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生命平等与杀生罪孽的主题。诗人通过“麟甲羽毛诸□类”开篇,将所有生物置于同一平面上,强调它们与人类并无本质区别,都拥有生存的权利。接着,“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以拟人的手法,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因果报应,指出人类的愚行可能导致生物形态的改变。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描绘了生物在自然中的自由生活状态,与人类的残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形象地展现了动物面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助,进一步唤起读者的同情心。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强调了生命的宝贵与不可轻视,呼吁人们尊重生命。接下来的“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表达了对滥杀无辜的谴责,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道德,还会招致后世的惩罚。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警示那些无视生命尊严的人,他们的行为将在死后受到审判。最后,“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描绘了死亡与审判的场景,强调了因果报应的必然性。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总结了生命循环的复杂性,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避免陷入恶果。而“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则给出了正面的建议,鼓励人们采取慈悲为怀的态度,避免堕入地狱般的苦难。
整首诗通过动物的视角,深刻探讨了生命伦理与因果报应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道德警示意义。
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
求诸圣人言,尚曰参也鲁。
才敏谁不愿,顾恐难荷负。
苟无德将之,何益於父母。
昔如吴起者,善兵亚孙武。
齿臂游诸侯,亲丧哀不举。
杨彪有子脩,器能颇可取。
一旦以罪诛,舐犊秆虚语。
吾生本薄祜,略无兄弟助。
及汝又一身,不绝如线缕。
祖母唯汝爱,无异所生乳。
宁止吒祭祀,亦欲兴门户。
伎俩勿求名,适时乃有补。
计虑勿尚巧,合义乃可处。
持重尚寡过,摧刚庶无惧。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参鲁为汝名,其字曰孝孺。